2007年10月4日星期四

王鳳儀先生的神奇講病之法---為學問家講病

王鳳儀先生的神奇講病之法---為學問家講病 心靈SPA
2007/06/19 16:48

從這一宗事就證明,人若不使用機謀巧算,信心眞誠,由自性裏自能生出智慧來。

王老善人卅九歲時,先生住家附近宣講堂(講善書、勸人為善之所)的主講邢九 先生害病,叫他兒子到宣講堂來,求宣講堂所奉祀的神,給他藥方,神果然降諭,是派我去給他講病。我本來是不會治病,但神旣派了,又不敢違背神佛的命令,祗好跟公子坐車前往。在路中邢公子問我說:「你會什麼醫道?」我說:「我是農家人,沒有唸過書,更沒學過醫,並不會治病。」他說:「我父親是秀才,我們兄弟三人也都是讀書人,你並沒上過學,又沒有學過醫,你拿什麼給我父親治病呢?」我說:「是神派我來的,又不是我自己願意來的,你若不信神的話,我就囘去好了。」他說:「我父親最信神,你旣是神派來的,我怎敢讓你囘去呢?」我說:「那麼我也只得前往,至於怎樣治病,我也不知道。」

到了老邢家,天也黑了,吃完晚飯就去看病人。邢九先生說:「你是奉神命而來,必有神術。就請你用神術給我治,我是誠信無疑,等我病好了,再囘宣講堂,我一定多做善事。」我說:「天太晚了,等到明天再說。」

第二天早晨,飯後又和邢九先生見面,我忽然想起書上的「四不正」來,便對他說:「你是讀書人,書不就能治病嗎?」邢九先生說:「醫書才能治病,可是我沒學醫。」我說:「我聽說書上有『四不正』,不知是寫在什麼句?邢九先生也楞住了。我說:「有所憂患則不正,有所......則得不正。我只聽人說過,不知道究竟是那本書上說的?」邢九先生說:「這是大學上說的。」我說:「能不能講解給我聽?」邢九先生就按字逐句的解釋了一遍。我說:「邢九先生,您正是犯了這四不正的病了,我看您家中男女老幼,不論是誰,一到你身邊,你都厭惡、生氣,這不是『有所忿懥麼?』你又怕兒子們,不能生活,讀書不能成名,這不是『有所恐懼麼?』你旣有財產,又有功名,就該知足而常樂,多做善事,聽其自然,你偏又求神祈福,這不是『有所好樂麼?』你又怕神把你逐出門牆之外,神本聰明正道,那能像人有嫉妒心呢?這不是『有所憂患麼?』一不正就能生病,何況你四不正都犯了呢?」我說完,邢九先生磕頭說:「我眞是枉讀詩書,先生眞是神啊!從今以後,我要把四不正,一筆勾銷,決不敢再犯了。」我說:「旣這樣,你趕快向祖宗、神位叩頭悔過,病就好了。」邢九先生就叫家人把他扶起來,到神位前叩頭悔過,磕了很多頭,汗流浹背,病就好了。

嗣後,我倆越說越投緣,邢九先生問我:「你沒有讀書,怎麼懂得書上道理呢?」我告訴他:「自從我兒子上學唸書,我就跟他學;我們父子,時常講學,入宣講堂以後,又學著講善書,我這是一點一點學來的,每聽人講古人的故事,我認為好的,遇有機會,我就效法古人的行為,聽到那個字好,我實行那個字,我在老張家作工,學會『儉』字,只掙錢,不花錢,所賺全部歸家用。在我周姑父家做工,學會『孝』字,就迎接我爺爺囘家奉養。我對好的事,是一步一步進行。」

邢九先生,又叫我給他齊家。他有一妻三子,三房兒媳,五個孫子,五房孫媳婦。他就召喚全家人,都來聽我講話。因為他家裏的人都怕他,都遲延著不願意來。他的內助,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在屋裏擦抹桌椅。我說:「老太太妳過來,妳有過了,我給妳說明白吧!」老太太就過來坐下了,我只說一句,就不往下說了,不多時,他家裏的人都來了,都要聽聽老太太的過。

我說:「我先不說老太太的過,先說你們吧!你們家裡,並用不著妳們到田裡工作,祗有侍奉老人是功德,可是每個人,要把職責分清。五孫媳婦,專管給老人拿便盆,整理被褥;由四孫媳婦,管給老人掃地擦桌椅板櫈;二孫媳和三孫媳婦,一個做飯,一個做菜;大孫媳婦,是率領孫媳婦們的首領,凡是妯娌中,有串門囘娘家的,就替補他們的缺。三兒媳婦,專管侍侯老人吃飯,家裡若是缺少食物,就是要買,並要準備齊全,若是老人覺著那宗事做的不如意,就吩咐三兒媳婦,轉告孫媳婦們;大兒媳婦和二兒媳婦,一個管早晨問安,一個管晚間定省,這樣一來,兒媳婦孫媳婦們,都有了責任,那還用老太太勞作呢?」

老人要早睡晚起,睡不著,半夜起來坐也可以。能這樣為一家人想,越處感情越厚。老人得時常提家人的好處,自然精神聚足。家那有不齊的道理呢?」我說完了這一番話,邢九先生極佩服我。

從這一宗事就證明,人若不使用機謀巧算,信心眞誠,由自性裏自能生出智慧來。

邢九先生因犯了大學上所說四不正(心理毛病),導致身體生病。王老善人奉神明諭旨,前往為邢九先生講病,一語正中邢九先生病因所在,同時邢九先生立即悔過,當下所患之病立即好了,先生的講病真是神奇。

本文原出处:

http://bloguide.ettoday.com/yuanmiao/textview.php?file=69737

王鳳儀先生的神奇講病之法(下)

王鳳儀先生的神奇講病之法(下) 心靈SPA
2007/06/14 17:01

王鳳儀先生講病,是用三種方法,就是收心法、順心法、和養心法。

先生講病之法,據先生自述道:「我 發 明講病之法,是本著人道去講的。病是甚麼?就是過,把過道出來,病就好了。我會看人的性,並沒有什麼妙法。人做什麼事,就變成什麼性。做好事就變成善性, 做壞事就變成惡性。現今的人,都被物慾迷住了本性,一味的「爭」、「貪」攪擾,稍不如意,就生氣上火,那能不病呢?因為人一有貪心,便生煩惱,這是病根。

我講病,是用三種方法,就是收心法、順心法、和養心法。

人在病重時,心神無主,所以心慌意亂,精神恍惚,要先用收心法、喚起病人的信心。說你要真信,我有法救你,你若不真信,另請高明。病人求生心切,盼望病好,就能生出信心。

然後再用順心法,對病人說,你心裡有難過的事和過不去的事(不滿的事)向我說說吧!誘他說出內心的真話,他越說心裡越痛快,精神就振作起來了。

最後用養心法,問他信什麼教?他說信那一種教,就說那教的教主真靈,勸他向教主悔過,如無宗教信仰,就勸他向祖先或父母悔過,堅定他的信心,除去他的疑惑。悔過真了,翻出良心來,病就好了。

先 生的講病三法中,可以看出先生的講病之法頗得科學根據,首先我們 來看收心法,收心法以建立病人的信心,讓病人產生求生意志,相信自己的病情是可以好的。信心能發揮出來的力量是相當大的,很難用正常的眼光去衡量,如國父 所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雖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特別是當一個人生病被醫生宣佈患了重病,病人聽了之後失去求生意志時,往往很快的就離開人世了。

順 心法,則是讓病人將心中所有的不滿、難過的事都合盤托出,如此一來可以將病人積壓心中的負面情緒、負面能量,一一 釋放出;一旦這些潛藏心中已久的負面情緒、能量,真能自心中釋放出來,那病情也就改善很多了。我們身體的毛病有很多都是因為心理的問題未能有效的被處理, 以致經年累月囤積內心深處,久而久之,這些負面情緒、能量,便會形成身體大小不一的毛病。

最 後,養心法乃是讓病人真誠的悔過,從整個事件中澈底的解脫出來,成為一全新的人,自然身體就康復了。我想有宗教信 仰的人,對於懺悔的力量是可以體會出來的,不論東、西方的宗教,對於懺悔一事都持相當肯定的看法。所以在經過收心法與順心法之後,再施以養心法,那病人就 可以回復健康的身體,是可以理解的。

從催眠的角度來看,王善人這講病之法與催眠治療頗為相像。(以下簡單描述整個催眠治療的過程,將來有機會再詳述)

一、首先是與個案討論其所欲解決的問題,同時取得個案的信任。(通常催眠是在取得信任關係下進行,沒有信任關係是很難進行的)

二、引導放鬆進入催眠狀態,之後與予深化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此時意識是很清楚的)

三、很據個案所給的訊息,在深度放鬆下,請個案的潛意識,帶個案回到事件發生的當下,看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引導個案從整個事件中抽離出來,此時個案將會釋放大量的負面情緒、能量。

四、引導個案以其內在的高等智慧來看整個事件,並從中找出對個案的正面意義何在?從中學習到什麼?一個事件發生都有其正反二面,若能從正面角度看問題,在心中就不會有負面的情緒、能量出現,讓個案完全從事件中釋放出來。

五、補充能量(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因為是內在心靈的運作,同時又釋放相當多的負面能量,所以必要進行能量補充)。

六、 喚醒(完成整個治療過程),整個過程結束後,可以看到個案整個人的氣色、心情都已有顯著的改善


本文原出处:

http://bloguide.ettoday.com/yuanmiao/textview.php?file=69072

现代道德会人物专访

李瑞烈主講,宜蘭羅東人。大正10年(民國10年)生,羅東公學校畢業。現任萬
   國道會、中華道德實踐協會、宜蘭縣萬國道德會、中華民國宣揚道德協進會主講。

平生點滴
我是大正10年(民國10年)出生,今年83歲。但家人到我5歲那年才去戶政事務所登記戶口,所以身分證上登記民國14年生。小時候家裡環境並不富裕,祖父及父親都是以替人抓藥治病維持家計。台灣光復後,政府規定須有合法執照才能掛牌行醫,為了守法,我便改行作生意。
羅東公學校畢業後,我在24歲那年被日本政府徵召入伍,隨日軍到中國大陸作戰。那時候我看到戰爭的殘酷、對生命的摧殘,以及人性卑劣的一面,那些場景每每都令我心生厭倦。我百般勸止同伴不要去欺侮婦孺老弱,卻又因為無法阻止同伴們的行為而感到沮喪。戰鬥過程中,我幾次負傷,頭部、腹部都留下彈痕。戰爭也讓我體驗生命無常:一次戰役中,我原本?有抽中上戰場,因隊友稱病央求,我代替他出擊。?想到任務結束返回,卻發現營區已遭轟炸,留守官兵們全部罹難,包括那位戰友在內。這事令我對生死有不同的看法。
日後隨軍隊移防到徐州,一次偶然的機緣,我認識了一位修行的佛教徒,他看出我的掙扎,點化了我,使我下決心離開日軍。就在台灣光復前幾個月,我逃離日軍加入國軍部隊,民國37年跟著部隊回到台灣。

講道弘法


(一) 接觸王善人的道理
我從小並沒接觸到漢文書籍,直到進入國軍部隊,才學會說一點點北京話,漢文則是回台後苦讀《彙音寶鑑》習得。當年我隨著軍隊回台後,看到社會非常混亂,工作也不好找。加上我想探討何謂宗教及道的本質,於是便整天待在圖書館研讀宗教書籍及四書五經等經典,想要從先賢聖人所寫的書籍中找出宗教的本質。在這段期間,我慢慢自修學會漢文。
遍閱儒、佛、道、基督、回等宗教書籍後,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其偏狹性,也就是堅信自己是世界唯一的宗教,貶低、攻擊其他宗教,這個發現令我感到難過,心想難道沒有一個可以涵蓋所有宗教的光明面,而去除排他性的一種理論嗎?就在挫折沮喪時,無意間翻到道德會王善人的書籍,書中提王善人「萬教合一」的理念,正與我心中的道不謀而合,當下就讓我決定追尋王善人的道。
我從民國42年開始講道,講道之餘不斷買書研讀經典,充實自己。至今我的書房收藏著許多宗教書籍,猶如一所宗教圖書館。講道之初,我並沒有固定的道場。通常我先問寺廟是否願意讓我在這兒講些道理給民眾聽,廟方同意後,我才開始闢室講道,當然好的道理一定會受到大家歡迎。我會視場地的宗教性質,決定講道方式,比如在道教廟宇講道時,我會採取以道教為主,用佛教經典說明解釋的方式,向民眾傳述講道。在佛寺講道,則不時加入孔孟學說等等。這種講道方式受到民眾的肯定,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來聽道的人越來越多。日子久了,廟方就主動要求我固定開課,從此開始我的講道生涯。

據李瑞烈先生在這次訪問結束後不久接受【中國時報】陳木隆訪問指出,徐州大會戰時,日籍隊長船橋眼見大勢已去,率眾向國軍投降。當時李瑞烈先生擔任分隊長,相當於現在的下士班長。【中國時報】,民國92年9月25日。

(二) 加入萬國道德會
雖然我秉持單純信念講道,但在四○、五○年代,任何集會都是敏感的政治活動。政府當局時時刻刻提防有心人士藉集會圖謀不法,所有集會都在情治人員監控下。因此我在講道弘法過程中,曾多次被調查人員以槍枝抵住腰間押去問話。幾次下來,實在不堪其擾。我意識到應該找個固定道場及組織作為依恃,否則無法繼續講道。然而若我選擇加入佛教,講道時就不能提到道教,反之亦然,這與我萬教合一的宗教觀大相違背。經過多方考察及思量,發現萬國道德總會與我相同。在理念相同的情形下,我在民國43年組成慈善教化宣導團體,民國45 年6月則加入羅東盧琳榮等人所成立的萬國道德會宜蘭分會。加入道德會之後,情治人員就很少出現在我講道的場所了。

「萬教合一」


所有宗教都勸人向善,若擇其優點,免去偏狹,即是很好的道。我認為各個宗教都有值得學習的特點,不過學道須先從儒家的孔孟學說及四書五經開始,儒家強調修養心性、不迷鬼神,有教無類。我們若能自己修養心性,做到修身,齊家就沒有問題,治國平天下亦然。所有宗教之中,儒家最沒有迷信的色彩,也找不到任何鬼神崇拜之說。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除此以外,孔子強調有教無類,這就表明道是不分階級的,什麼人都可學道。孔子常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最是中肯,世人若能做到各司其職,守其本分,那麼這世道就不會亂。世道會如此紛亂,都是大家沒守好本分在做事。父親若不盡責,兒子一定不孝。比如我是負責講道,那麼我只要把傳道本分做好即可,其他行政事務,我一律不干涉,因為那不是我的本分。目前我擔任萬國道德總會、中華道德實踐協會及中道會等三會主講,但我堅持不擔任理事、監事等行政職位,這樣我才能單純地講道。

民國48年因內政部法令規定,台灣省道德會宜蘭支升格成為分會。目前會員有500人,一年會費200元,李瑞烈先生為該會的精神領袖。

人若要學戒律,須從佛教著手,因為佛教的規矩最多,什麼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等。若能確實遵守不犯戒,長久下來,也就學會自律,不會做出逾越法律的事情。
道家偏重身心鍛鍊,講究如何養生。我的養生之道只有七個字,就是保持「頭冷腳熱七分飽」。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理智,不要心亂生煩,心若煩雜,情緒易激動。一激動,嚴重的易犯腦充血,輕則誤事,任何事只要用平常心去處理即可。佛組說:「煩惱即菩提。」你不去尋菩提,卻一味煩惱,光是煩憂也無法解決問題。
民國80年我太太過世,有人曾問我是否感到難過煩惱,我回答:「有何煩惱?只是不捨。若煩惱能使她現在活了起來,我煩惱才有用。」兒子問我,太太生前的衣服如何處理,一般人都把往生者的衣服燒掉。我卻因不捨而交待兒子們,現在不准燒毀,等我死後,你們要如何處理,我都不管。太太替我生下二子四女,兩個兒子分別在宜蘭及台北,四個女兒一個住在美國,其餘住台北。我和太太感情非常和睦,一生不曾吵過架。這也就是王善人常講的,我們要把家先理好,才能修道。家庭若不和睦,修什麼道都不行。
腳熱即是說要常運動,現在我們學員們去爬山,有些學員氣喘如牛,遠遠落在我之後。醫生常說我目前的身心體能狀況猶如四、五十歲的人,不像八十三歲。手腳若是冰冷,那就表示身體出了問題。飲食七分飽更是必須遵守的養生要則,再怎麼好吃的東西只要吃到七分即可。我雖然喜歡喝酒,但謹守每天只喝100cc的原則。所謂「修行人沒病」的這句話,係指修行人的心不會生病。並不表示肉體不會生病。幾年前,我不知何故腰痛,痛到無法直起身子,連講道寫黑板也只能側身板書。學員見狀不忍,自動上台替我抄寫黑板。雖然如此,我不因此怨天尤人,而是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切。因為佛組曾說過,人的病痛是前世業障所致,連佛祖都無法逃脫,何況凡人。於是我接受這個消除業障的考驗,沒去理會它。這樣過了三年,腰痛竟然好了。
基督教的好處是強調服務人群,我認為基督教最能貫徹服務的精神。像人往生後,請佛教及道教人士來助念,多少都要付點錢,但基督教則是免費替人念經作彌撒。早期台灣救災濟弱或家庭訪問等活動,都可看到教會人士的身影。過去我曾到南澳一帶為原住民講道,講道內容以聖經為主。
禮貌則要學習一貫道,雖然一貫道早年曾被政府禁止,但他們並不排斥外人。你只要一進他們的道場,大家都會熱心地問候你,不問你是什麼身分。

道在心中
前面說過,我講道的目標是守心守業。我告誡我的學員,守本分做事就是最好的平安符,勝過任何寺廟的平安符。過去我應宜蘭縣警察局長楊政彬先生邀請到警局講道多次。後來楊先生升調交通大隊大隊長,在歡送他升官的聚會上,有人開玩笑說:「日後看到李老師的車隊超車時,大隊長可要放水喔!」我一聽此語,馬上出言反對說:「若看到我的車隊違規,要罰雙倍。」因為我知法犯法,不能有特權。現在政府提倡喝酒不開車,我早在三十年前就以此告誡我的學員及司機。但我也體諒司機的辛苦,車隊出發前,我會吩付學員準備幾盤小菜及一瓶酒,請司機在行程結束後,拿回家享用。
其實對我而言,心才是道的重點,任何宗教都會強調神的存在,但神在那兒呢?佛教說佛在心,道家曰心則是神,基督教言上帝在我們心中。由此可知,心的省思最為重要。每個宗教都說神在心中,若能保持一顆無我之心,就不會生煩惱。煩惱就像是一座金礦,而道就像是?藏於金礦內的金子,若不去冶煉,那能得到純金?因此心要經鍛煉過後才能悟出道。佛祖坐在菩提樹下,觀夜星,而悟出四大皆空的道理,也就是「非空即空亦是空」。所謂的空有兩種,一是什麼都是空,另一種則是無我之心。心如果空了,那就是表示可以容納所有言語及情緒。以杯子為例,任何液體都可放入這杯子,成為我們要喝的東西。所以不管來自外界任何的言語,我們都要坦然接受,進而省思自己的行為。如同王善人說的:「找人的好處,認自己的不是。」然而對別人的羞辱,則無須放在心上。如我送給每個新進學員的紀念碗上所刻字句一樣,上面寫著「來者同修,去者不留」等字句。意謂我所講的道,若你能接受,歡迎共同鑽研,若不認同,則不勉強留下。我一心傳道,來去之間,只求不負己心。何況我講道並未收費,這又符合了王善人所說的「講道不收錢」的理念。
至於師資傳承,我並沒有特意去訓練、培養講道人材。不過現在除了我是主講之外,另有多位副主講能在我無法準時上課或是閉關時代替我上課。副主講之下設有講師一級,這些講師都是來自聽課的學員,我並沒有開什麼書單要學員課前研讀。學員要先能把我平時講道的內容融會貫通,若有不懂之處要先查經典,然後再來問我。所謂學問,就是有疑有問,才能得到學問。等學員理解上課內容,並能在講台上說得流利又不失講道內容後,獲得我及大家的肯定,才可逐步升級為講師及副主講。

對「講病」的看法
王善人的言行錄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萬教合一及講道不收錢兩項理念。至於講病,我自己有不同的解釋,現今道德會能講病的人已不復存在了。基本上會講病的人,大都有「他心通」的能力,我本身沒有這項能力。王善人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替人講病,通常是先在請他去講病的人家中住上兩、三天之後,察言觀行,才擇日替對方講病。如書中曾提及某不良於行的年輕人,希望王善人能治好其雙腳,邀請王善人前往他家替他講病。王善人依約前往且住在他家,兩、三天後,王善人就問年青人:「你是不是討厭你大嫂?」年輕人說:「是呀!」王善人接著問:「為什麼?」年輕人回答:「她做人不好,沒有一樣是好的。」王善人又問:「你生病期間是誰煮飯給你吃?」年輕人說:「大嫂。」王善人又問:「是誰替你洗衣服?」年輕人說:「是大嫂。」王善人說:「在你生病期間,若沒有你大嫂替你煮飯洗衣,你那能活到現在。你大嫂那點不好呀!」
年輕人想了一會兒,省悟到自己的不是,便放聲大哭說自己錯了。王善人就叫他下來親自向大嫂認錯。年輕人說:「我又不能下地行走,如何認錯?」王善人說:「你一定可以做到。下來吧!去向大嫂認錯。」年輕人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照著王善人的話去做。沒想到竟然可以下床去向他大嫂認錯,自此年輕人的雙腳也就不藥而癒。這故事說明信心對人們的影響有多大!

本文原出处:
http://www.ami.org.tw/s2-2.html



人为什么会生病

意净无染,君子有终

——浅谈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傻,好象只有医生才需要深究。这是将我们的生命交给医生,自己则对生命不负任何责任。于是许多人一旦步入中年,百病缠身。按常理,医生们应该妙手回春。只要搞清了生病的机理,对症下药,没有治不了的病。只可惜,医生尤其是现在的医生很多时候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生病的问题,于是乎种种疑难杂症纷至沓来,医院人满为患,多少家庭为此倾家荡产。每次去医院(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医院),不免感慨万千。可以说,搞清楚这个问题,事关每个人的人生、家庭幸福。正如俗语说的,“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不能有病”。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经历了由浅入深的曲折过程。

学习传统文化之前,囿于西医之见,认为生病是因为是细菌的入侵。这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论。要用药杀死细菌。这种认识只能医治一部分病。有一些则是冤枉吃药,或是只能缓解病情。还有一些则被宣布为不治之症。

接触中医之后,又进了一步。中医从系统去考察生病的原因,根本上说是阴阳失调,“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平和,百病不生。具体的根源有:饮食不节,暴食暴饮,君不见有街市处皆酒楼,胃不撑坏不停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劳逸失调,麻将、电游通宵打,积劳成疾。再加上外感六淫,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找准了这些根源,开出药方,饮食有时,劳逸有度。再加以汤药调和,或修身养性,如琴书怡情,或导引强身,如太极、形意,无不中的。然而,还是有很多疑难疾病,药石难及。看来,更深、更广的根源还没找到。

学习道家传统性命学说后,我才知道,中医说的阴阳还是局限于后天,没有涉及到先天,因而难起沉疴。人体由性命组成,性就是精神(心),命就是肉体(身)。精神为阴,肉体为阳。更深刻的健康之道,除了保持肉体的阴阳平衡,更要保持精神与肉体的身心平衡。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就很清楚看到,病有两种:一为身病,一为心病。心病并不仅是精神失常、抑郁症之类的,更多的根源是日常行为思想出了毛病,贪婪、嗔恨、痴迷无所不在,爱财爱色爱虚荣,无所不用其极。身病也不仅仅是风寒暑湿澡火等客观原因,更有思想出轨、恶习、恶念层出不穷之深层的心病原因。找不到根源,用尽良药也枉然。佛经上说,身有三疾……为患轻微。心有三疾,贪嗔痴为患深重,唯佛良医,能为制药。

心病还需心药医。多年以前,曾经在传统学习班上,看到许多疑难杂症如肩周炎、风湿病之类数日而愈,更有瘫痪的在贯顶后当场站起。感叹于道家有修持者的念力、能量之巨大,通天达地。我自己百药不愈、几致自杀的严重神经衰弱也在三周之内康复(见拙作《书啊,书》)。后来,我才领悟,贯顶补充的先天三元和道场内能量固然巨大,是许多疑难病当场好转的契机,但是前几天的学习是基础。在学习班的前几天,除了动功疏通经脉,更多的是理论课,从思想上、心上、念头上反省、纠正种种错误。甚至在“心德功”课上,老师的讲演触及心灵、本性,有许多学员痛哭流涕,陈述、忏悔以往种种不忠、不孝、不敬、贪、嗔痴的恶行。在本性升华的情况下,贯顶不过是顺水推舟,许多病自然不药而愈。这就是为什么“贯顶”课要安排在“心德功”之后的原因。我看了《王凤仪言行录》,也印证了这方面的原理。王老善人是民国时人,是一个文盲。但在行持中“自诚而明”,领悟了儒家圣人之道。一生在东三省办班无数,有数十万人从学。王老善人和他的许多学生 “讲病如神”。所谓“讲病”,就是做病人的思想工作,让病人格物,找自心之过,教人翻出良心。原来,许多重病者的病根都是五伦有亏,积郁成疾。一旦认识到了病根,翻然悔悟,则身心轻快,疾病自然好转。曾经有一个媳妇,肚大如鼓,气若游丝,经王老善人讲病后,认识到自己数十年来虐待婆婆的错误,痛哭流涕,排出许多浊气。从此敦伦尽份,身体也慢慢康复。类似病例,不计其数,难于尽述。

前两天,看了《山西小院》纪实片VCD和净空法师的开示,才知道自己对疾病的认识还仅局限于一时一世。实际上,人得病除了上述种种原因,还有更深的原因。许多病都是业病。道家也好,王善人也好,都找到了“心”的根本,找到了当世之业的病因。但还有往世之业。人在无数劫来,杀生无数,从蚊蝇到贪图口福、伤生害命。出生以后,体格强健、气数盛时,累世的冤亲债主不能奈何。一旦先天元气消耗,累世的冤亲债主缠身,则怪病百出,药石其奈何?在山西大同,许多居士和病患,通过持续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名号、阿弥陀佛名号,回向累世冤亲债主,许多癌症、红斑狼疮等顽疾逐步好转,由长期服药到阶段性服药到不服药,身体完全康复。业力不可思议,念力、愿力也不可思议。

生老病死苦是人生的规律,但病死并不是必然规律。在二十几年前,农村还有不少寿终正寝,无疾而终的老人,现在越来越难见到了。白血病、高血压种种疑难病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除了环境变坏,人们不得不饮苦食毒外(这也是共业),人类心性的变化是重要的原因。据《黄帝内经》说,上古的时候,有病只要用“书符著箓”就可以了。中古的时候,生病用针石可愈。到近古,已经非汤药不治了。所以有了神农尝百草。到了现代,百药无效的病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人类得病越来越重?人心的散乱、贪嗔越来越厉害是主要原因。按佛经的说法,现在是“五浊恶世”。唯愿大众,正心诚意,意净无染,君子有终。身心康健,迈向生命的幸福、圆满。

古调

2006年10月21日星期六



两点补充:

1、本文是写给对传统文化、教化有兴趣的同修,或为疾病所苦的病患,希望对修学和养生有所助益。对传统文化和宗教有抵触者,不必强求。

2、本人并不反对医学。有病还是要吃药,不管中药也好,西医也罢。中西医各有其长处。但是医院有医院能治的病,不能苛求医院包治百病。百病的根源还在自心自性。超过医院能治的范围,则求人不如求己。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古圣人在千载之前就开出了医病、健身的良方。

本文原出处:
http://www.gudian.net/dispbbs.asp?boardID=38&ID=35578&page=3

再造病人(梁捷)

梁捷:治病与治人 ——评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

杨念群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

“疾病”从来是一种隐喻。赫尔岑曾说过,“我们不是医生,是疾
病”。医生鲁迅也这么看。他一开始去学习治疗中国人身体疾病的医术,
后来转向治疗中国人的精神。他发现只有文字才能触动“吃人”吃了几
千年的国人心理,文字才是治疗国人疾病的“药”。福柯则更加直接一
些,他从历史上看出,“贫穷”其实是一种病,穷人就是病人。十七、
十八世纪的法国,穷人就像麻风病人一样被隔离、被治疗。人们像害怕
传染病人一样躲着穷人,所以,疾病从来不仅是个人事件,还必然是一种社会现象。

基督教是现代政治的基石之一。而基督教的兴起也正是伴随着“医疗”这一特定手段而
实现的。《新约》里面,耶稣通过治疗疾病来彰显上帝的荣耀。到了中世纪,很多护教士为
了传播宗教和哲学思想,不得不先用医术开路,阿威罗伊、迈门尼德无不如此,早年时都先
著医书,传播名声,等晚年才敢小心翼翼地拿出真正想表述的神学思想。西方传教士为了能
在中国传播福音,最早用来敲门的亦是医术。康熙皇帝病了,和尚作法不灵,神甫洪约翰却
简单地用“金鸡纳霜水”治好了康熙的病。就这样,洋和尚打败了土和尚。我们还记得早在
千余年前就发生过的“佛道之争”,民间各种本土的神仙的相互竞争也从未停止过,而“灵
验才是评价宗教的唯一标准”。传教士的西药就是比和尚的作法灵验,传教士们用这种手段
开启了通向中国政治空间之门。

疾病通常被视为是身体机能的异常或者扭曲。但西方近代有了“身-心”二分法,身体
不健康是病,心理不健康也是病。中国人很早已明白这一点。毛病不仅要分内科、外科,还
得分“正病”、“邪病”,有的病得看大夫,有的邪病就非得求神仙拜菩萨。小孩子刚生下
来时,孩子也弱,母亲也弱,这也是病,得像病人一样看护着。老人、病人去世了,也得特
殊对待,不能落葬就完事,还得履行一系列请神驱鬼的作法仪式,那种“卫生”状况本是人
力所能打扫干净的。总之,只有不同类型的医疗手段才能对付不同的疾病。而这些医疗手段
所占据的场域又相互重叠、扭结在一起。杨念群博士处理这一百多年医疗史变迁的过程,就
必须同时处理这一整块的传统,没法简单拆散开来。这也是当代学者治史时始终面临的最大
的方法论挑战。

在近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农村,始终面临着“中医-巫医”之间的对立和紧张。等到国
门一打开,以科学理念为指归的西医就迅速蔓延开来,形势转换成为“中医-西医-巫医”



的三足鼎立。与此同时,专门治疗"精神"问题的基督教福音也插进来,与巫医传统一道发挥
着作用。福音与“顶香”并存,洗礼与“洗三”共生,这就把局面搅和得更加复杂了。

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医学。在西医普及开来之前,这一点一直是为人们所接受的。
以中医而论,在宋元时期随着“瘟疫”“战乱”的爆发和印刷术的普及而获得空前的发展,
从而广泛传播开来。但必然的后果也就是把《内经》和《伤寒论》等著作通俗化,具体化,
“医学”开始向“经方”或者“药学”转向。这是中医发展的一大契机。但我们可以很清楚
地看到,张子和的“攻邪”与朱丹溪的“温补”就秉承完全不同的医疗理念,一攻一守,一
进一退,这就与北宋南宋时代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清代更是兴起"温病派",
涌现出“温病四大家”,把中医的基础由“扶阳”改为“养阴”。故而,中医内部的医疗理
念不断在变迁,不断在斗争。

可到了晚清和民国,中医们发现自己不仅要梳理前辈留下的"温病理念",与更经典的"
伤寒理念"做比较,还突然冒出新对手-西医。与张仲景、孙思邈时代的中医相比,晚清的
中医已经部分做到“普遍化”和“同一化”了,但与西医的“制度化”和“社会化”相比,
它还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中医毕竟是一门哲学,它本身的指导理念就决定了它和现代意义
上的科学的差距。表面看起来,1929年成为中医存亡的关键一年。因为这一年余云岫医生
提出了“废止中医案”,直接威胁到中医存在的政治合法性。但是,这其实是制度化和社会
化程度不够的中医,在现代政治体制下被逼迫的自然结果,也是必然结果。

现代医疗应该如何面对普遍化、势不可挡的传染病?医疗又应该如何地降低成本,来保
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程度健康?这是作为现代政治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体制所必须回
答的。中医无法面对这个问题。正如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求一
样,似乎也只有科学化武装起来的现代西医体制才能适应这一点。

而与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中医相比,巫医在近代仍能给自身维持一定的生存空间。因为
它治疗的疾病,涉及的场域往往与"生"和"死"这两个大问题相关。这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权
威的根基。政府很难对这些环节直接插手和干预,这两个环节的运作逻辑就这样“自生自发
地演化着”。

很多学者认为“医由巫起”“巫医不分”,这一猜想也渐渐为人类学家在对原始部落的
田野考察所证实。而到了近代,巫和医却逐渐分开来,形成了有效率的分工。我们并不难理
解为什么对“白色孝服”讳莫如深的农村民众却会坦然地接受遍地的“白大褂”,因为它们
本就属于不同的场域。西医可以用杀菌消毒来改善环境,减少产妇感染的机会。但除此以外,


还有看不见的卫生,还有与鬼神打交道的事宜,巫医是达致这个目的的唯一媒介。接生婆会
被现代医院取代。但“吉祥姥姥”和“阴阳先生”要比普通中医大夫有着更顽强的生命力。

而且,西医很少有能力治疗精神层面的疾病,直至现代仍是如此。“心理学”或者“精
神分析”至今仍不完全为科学所接受。而中医倒是同时处理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在中医理念
里,“七情六欲”的表现与“五脏六腑”的解剖观通过“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完美地联系起
来。中医才是把人作为整体来看的。可是既然中医的政治合法性已经为西医所剥夺,它也就
无法堂堂正正地治疗民间的精神疾病了。西医竟然这样为巫医扫除了竞争对手。各种“降神”
“坛仙”以及“狐仙”都在民间蓬勃地开展起来。

但是,与中医相比,巫医仍然是更具“地方性”和“时间性”的治疗手段,它的灵验建
立在神秘基础上,因此很难扩展开来。老百姓心中各有一套“神谱”,但差异性实在太大,
有人拜“狐仙”,还有些人就拜“黄鼠狼”。它们可以共存,却无法融合。所以,巫医的盛
衰周期非常短暂,甚至无法传代。华北地区曾盛极一时的“四大门”在进入“开放社会”以
后,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下去。

最终,西医在这场持续了百余年的博弈里占了上风。我特别注意到,杨念群博士在本书
的副题里把时间跨度定在了“1832-1985年”。1985这个年份,就意味着解放以后的“医
疗队”“保健员”乃至文革时期的“赤脚医生”(赤医)制度都已经瓦解,或者说,这个年
份至少可以看作“合作医疗体制”开始分化的开端。与经济上的“私人承包”浪潮相一致,
医疗体制也朝着同样的方向进行改革。西医的大发展正是以国家集体动员和社会组织的目标
为背景,到了1985年,发生了反向的大转折。

可是杨念群只用了最后一章来论述解放以后的医疗体制改革。他已经来不及叙述90年
代医疗体制进一步市场化的进程,更不用说本世纪初很多学者对医改的惨痛反思和对过去
20余年医改进程的负面评价。甚至他论述赤脚医生的篇幅也过于简略,没能大书特书这种
制度在当时真正起到的作用。而这其实正是很多人所关心的。毕竟它离开我们不远,不用说
老人,即使中年人对此也还有着最亲切、最温暖的记忆。

东北的王凤仪和刘友生这一脉传下来的“性理讲病”尤其耐人寻味。王凤仪解放前就有
“善人”之称,一生的功绩就是讲病、兴学、劝善、度人、化世,垂四十年之久。他与人治
病之法与众不同,不施丸药、不施针石,只是苦口婆心地说“伦常道”。王凤仪认为,父亲
有父亲道,妻子有妻子道,婆婆有婆婆道,姑娘有姑娘道,各守其道,一心向善,必定身体
安泰、邪症自灭。曾有很多人找他来看病,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症状的病。他也不看病症,
就是给人家讲人伦,劝动人家恻隐向善之心。很多人说,只要真的动心,身体自会有反应,


获是“大汗”或是“呕吐”或是“下利”,几下一来,邪毒排出,身体就康复了。无论什么
病症都有奇效。

其实张仲景的治病八法中就有“攻邪三法”:汗、吐、下。王善人不通医道,却能够从
讲述人伦讲述道理,直取本心,取得同样效果。以讲道而治病,这也正是医学的极高境界了。

毫不奇怪,过去这种形式的“性理讲病”一直和各种会道门纠缠在一起,龙蛇混杂,也
多次被各种政府以“邪教”的名义取缔。而且,它的传播和发展确实和社会结构、社会组织
的运行有关,故而解放后很长时间里不为人知。但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抹杀它取得的巨大疗效。
就王善人来说,并不信仰哪一种宗教,只是劝善。他曾说,“五大教主(穆耶老孔佛),全
是心存善心、行天道,宁肯牺牲身体,保全天理,发扬天性,没有是己非人的心。各教教主,
既然能忍辱,哪会有争强夺胜的心呢?”所以,他主张“死心化性,万教归一”,这可是中
国特色的实用主义宗教观。也正是这种宗教观,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影响着人们对医疗和健
康的看法。

我们不应该苛求作者,这本书已经43万字了。作者来不及对最近50年的医疗体制改革
进行深入剖析,但至少开辟了话语空间,留下大量值得继续讨论的问题。这也是作者急着把
跨度拉到1985年的目的吧。但是我觉得,解放以后的医疗体制的语境与过去那一百多年的
讨论完全不同,分别属于两套话语体系。在解放以前,医疗问题一直是一个横跨“政治-科
学-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问题,方方面面为此斗争。解放以后,它却被简化成一个“经
济学”的技术问题,充其量不过是“制度经济学”问题。当然,这和其他制度变迁一样,也
是现代性自发作用的结果,但很多重要维度被经济学所遮蔽。

现在,人们只关注医疗体制的有效性,关心如何保护穷人“免于疾病的自由”,关心国
家如何设立“医疗保险体制”,关心如何平滑现今城乡对立的“二元医疗体制”。在前面那
一百多年里,西医一直只是“中医-西医-巫医”三足鼎立中的一支力量,它的合法性必须
反复被追问。但解放以后,这个问题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它已经成为我们讨论问题的默
认前提和共同背景了。我们的主流医疗话语里,中医偶尔作为点缀,巫医或者王凤仪这样的
治疗形态则作为迷信或者邪教被取缔。

中医和巫医由于不够“科学化”而在理念上几乎被抹去,但在实践上却从来没有真正地
消失。甚至在"赤脚医生"时期,中医还以特殊的“草医”等模式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复兴。巫
医也一直以各种变型形式在民间流传。但是在过去20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中,随着现代医
疗教育体制不断扩展,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不断普及,中医这才遭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这种危机甚至比1929年的危机还要沉重。1929年时,中医的传统还没断,认同感也还没丧
失,时至今日,中医存在的土壤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

到了最近几年,学界突然重新对“中医-西医关系”表现出兴趣,涌现出一系列专著,
他们纷纷追溯到西医进入中国之前的传统理论,希望能够跳出我们生活于其中多年的“中医
-西医”、“科学-非科学”的语境来看待问题。杨念群博士的工作亦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支。
我觉得这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反弹。杨念群常常被视作国内“后现代史学”的领军人物。“后
现代史学”则常被诟病琐屑、牵强、以今度古等,而我们在这本大书中看到的则不仅是围绕
医疗和疾病的大量片断,还可以发现,这些片断通过“人”(病人)的活动而联系起来。

1985年以后,杨念群停笔的地方,很多死去的医疗形态重新复苏。东北的刘友生继承
了王凤仪的“性理讲病”,继续给普通百姓讲病,同样的传统伦理,同样的疗效显著。这不
是西医,不是中医,也不是巫医,却把几种传统搅合在一起,让我们适应了中西医冲突的人,
突然变得手足无措。“性理讲病”讲的是病,也是人,更是社会。西医看病,中医看人,“性
理讲病”却是看社会。有形之病,无形之病,个人之病,社会之病,我们病了,我们这个时
代也病了。我们需要身体的医生,也需要时代的医生。其实王凤仪一再强调的“恻隐之心”
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每个人都是也应该是自己的医生吧。

中医总是自我辩护说,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西医是分析,中医是综合;西医
是微观,中医是宏观;西医是特殊,中医是一般。而"病人"这个概念作为书的标题也贯串了
全书。我们顺着杨念群的工作,从“病”切入看空间政治。政治学、经济学最终处理的对象
也是“人”,看病也是看人,最终落实到这个“人”字上。这也是我们理解社会、理解历史
的一种通道,开启了我们进一步讨论的可能性。

杨念群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36.8元。

2007年10月3日星期三

性理疗病-- 刘友生善人在北京一耽学堂的讲课

性理疗病-- 刘友生善人在北京一耽学堂的讲课

【網上介紹劉友生善人摘錄:劉友生,何許人也?東北人士,正宗農民。作為一介農夫,為什麼能夠由劉力紅博士引薦而在北京大學承澤園一耽學堂對那麼多的教授和研究生作講座?因為他有特長!簡而言之,他給人看病主要不是用藥,而是“講病”——通過指出對方曾經發生的行為和心理,在其本性中引起震動,從而使其心理、生理發生质變,然後病愈。
他的老師是中國著名的王鳳儀善人。由於歷史原因,這位更為傳奇的地道農民,如今並不為大眾所知。而他,清末民初曾很大的影響了中國、特別是東北三省。他沒有念過書,卻成了一位有影響的教育家、宗教理論家和實踐者。講病、勸善、度人、化世,垂四十年,興義學、辦女學,延請各界智者進行教學活動,至一九三七年東北女義學和道德會發展至七百餘處。】

我也正想讲呢,这个,因为我心里呀,有善人王凤仪老先生说的这么一句话:“讲道,讲倒,讲道是倒过来的。”不是往外讲,你要往外讲,讲空的,架空的,讲一个别人去了,倒过来讲谁?讲自己,讲自己的道。讲自己的道,怎么讲自己的道,讲你的一生之道。这叫什么呢?这在我们讲善人道呢,这叫现身说法。现身说法就是讲你自己。讲你自己什么?讲你自己一生所做过的事情。好的,要发扬;坏的,要戒除。

所以说呢,我为啥能够讲?因为我那时候很小,我不知道有王凤仪老先生。说那你咋知道的呢?因为我在幼小的年代里头吧,性格相当不好,脾气相当暴躁,在那些…我呢得那么说哈…在同学当中吧,我就是老大,不听我的,不行啊。谁要不听我的,我就开打。我生死不怕。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就产生了病。因为我,老师我都不怕呀!我今天白天跟那个刘博说,老师我也不怕。你老师,我就因为你是老师,我是啥?我是野马。我是猪倌。我放猪的,我上学校来干啥来了,我学你来了,你横不溜眼的,我是不能怕你。我就这种思想跟老师两人杠。

可是在这种条件下,因为人家,我就是那天讲了,人的病是哪来的啊?性上来的啊。性格上来的。生气上火上来的。生气是病的饭,上火是病的水。你看看吧,要不人都为啥,人都好生气呀。人他不生气不行吗?不行。那他为啥要生气呀?有禀性那个根子,有习性那个嗜好,他就得生气。人明知道生气得病,还非生不可。

我那时候就是这样,就是这种情况。那时候我不知道生气得病呢,后来我才知道。我长病是什么,我放了……从九岁放猪,放到十二岁,十三岁上学,上学头一天就跟同学打仗。那就伸手就打,不管那事,可是呢,这样继续下去时间长了,身体不行了,有病了。现在讲叫那个“高烧”,我就高烧了,高烧然后就总不退,就把身体搞坏了。什么病啊?结核,肝炎,也叫肝硬化,肾炎,心脏病,看看,都来了,全来了,吐痰都带血呀。

怎么办?一病病十二年。十三岁得病,病到二十五岁,不行了,已经要死了。这才接触了,赶上了,碰到善人,善人的学生跟我讲了,讲了几句话就是:“你呀,性格不好。”我说:“那性格不好咋整啊。”他说:“我给你本书看看吧。”就象现在那个善人的言行录前面那一段,叫什么笃行录,我一看呢,善人啊!善人你这样做的,那我们后人就不能效仿吗!我就不能做吗!那我真就发心了,我必须要改变我自己。那就默默的下决心啊,每走一步我就在想这件事,连挑着水桶去打水去,都顺道走,那就是啥呢?那就是,善人讲的,那叫什么呢,那叫意念出真了,现在在佛家讲叫无我了,现在没有这些了。总寻思着怎么能够改变我自己,默默去真就改变了。

说那病咋整呢?病啊,因为我总忏悔我自己,跟张三,跟李四,一寻思对面啊,噢,这玩意儿,不应该打架。跟老师,老师这方面,我的知识还是老师教给我的,我怎么不愿意老师呢?一寻思,真不对,默默地都掉眼泪。可是在时间长了,我就开吐,哇哇往外吐。我一看,善人的书说过呀,得吐病。哎呀,我一看这个吐呀,指定能好了。这就高兴了。心里一乐。就是说,你乐一乐,天堂有你坐。真是那回事了。一乐身体好了,你不高兴了?!说你愁一愁,就得下地狱游一游。那一点也没说错。啥叫地狱啊,病苦中,那一段就叫地狱呀!身体健康那段,那就是天堂。是吧?所以说我就好了。我病就好了。哎呀,就好了。



我一看,好了,必须得行!我得去遵做实行去啊。开始实行!就象我们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学生、同学,很多的学者啊,都去义务,我那寻思着,善人那样做,不讲价钱,我也不讲价钱。那时是生产队啊,给生产队干活,我不讲价钱,要我干啥干啥,哪嘎儿累我上哪去。这样我们才能闯出路来。

从我做起。(从你自身做起,你才能闯出路子来。)所以你看见别人没好,自己没好,那别人能好吗?我们眼睛是什么?窗户,也叫“先观”。这个“先观”看到别人的毛病了,心里就动了。眼睛一瞅着,心动了。心是什么?轴!三界的轴。性、心、身。它是三界的轴啊,这个轴要一动弹,你说,那不都动弹啊?!是吧。性也动了,身也动了。有三界嘛,这个三界一动,坏了!病就来了。所以说,病来的原因呢,很多方面。从我好了之后,我就立身呐喊,遵做实行的,就必须去做去,在做这方面,也受到很多的挫折。

要说人要想好,说“好……难,好——难!”一点儿没说错。你要做个好人相当难。难什么?难你的志和我们的心。做好人要难,难在哪儿呢?要吃亏,要受屈,要受辱。善人不是说了吗?别人不要的东西你给他捡起来,别人做不到的你去做,别人不能行的你去行。那我就真是打这嘎起,我就要去做。说我来到人世上,我还念了几年书,我念六年书。我说我不能要他白念。我要给人类啊,能有多大能力,我就给人类谋多大幸福。我最终的思想目的是想怎么呢?让这些有病的人,有病治不好的人,我让他们解除痛苦。我呢,就是发的这心。我就发这个志向。我说我好了,我不光我好了,我让很多的人都会好。

我就开始做。我这开始得做试验。怎么做试验呢?看看好不好使啊。讲病好不好使啊。我就做试验。哎,做一个试验,挺好,做一个试验……那是重病,轻病我不去试验,什么样的重病呢?医院不要他了,让他回家,你等着死去。我心想,要这样的人能好了,那众人才能信服呢。我去找这样人去,我出去寻摸,找去,不用他找我,我去找他去。碰上了几个,真都好了。我一看,好使啊,是好使啊。好使我就要开始做了。我就出去讲病了。

说一个人得病,得病的原因在哪儿得的?人不知道,不知道是怎么得的。这病怎么得的啊?从气,火。就是一个气,一个火。你一生气上火,我们的身体就象一个房屋,这门打开了,外界的东西它才能进来,就是说毒它能进来,你要是不打开门,毒进不来。是吧,这毒进不来呀。就是说,你这门不开,你人能进来吗?进不来!我们的身体跟那一样一样的。我们的(身体)虽然是个房屋(房屋是个假的),假躯壳,(但)我们还得保护好它。(如果)没有我们的房屋,不可能去立功,不能去做德,也不能去为人民服务。你得保护好啊。

这些病都有哪些现象呢?有的是心理病,有的是性理病,有的是生理病。生理病就象王元午方才讲那个,那是哪儿呢?得从他母亲那嘎嗒说。得母亲那儿来。由母亲遗传下来的。母亲心性中,心性里有毒。什么叫毒?那就讲到了五行,恨怨恼怒烦。恨怨恼怒烦往我们人身上套,就是心肝肺脾肾。我们的心肝肺脾肾有病了,那你就存了五毒了。

我现在讲的,谁一来有啥病了,说:“我有病了。”你看我的病咋得得啊?第一点,观察观察他,什么性格的人啊?金木水火土嘛。人有金性人,有木性人,有水性人,有火性人,有土性人。为啥说有这几种人呢?因为人有五脏啊。他五脏就代表了五行的。开始的时候,人不理解,好像说,他讲的是迷信吗?我有一本磁带,就告诉你,第一炮就告诉你,你们有病的人也好,啥也好,千万不要迷。你要迷了,你的病你治不好。因为这些的病是我们的心性上来的,从我们的心和性上来的。你要不动心,你就不能生气;你不动性,就不能有病。所以心性一动,病就来了。

说(我是)火性人啊,火性人就得火性的病。什么病,心病!有人得心脏病了,说:“我是心脏有病了”。不用问,他要说他心脏有病了,你就知道他是啥性。火性!火性人啥样?好使心。使心叫恨气大。一个事情不随他心的时候,他就恨,恨这么的,恨那么的,甚至黑天白天要想。有些人得了心脏病,象冠心病啊,心肌炎啊,心积水啊,二心瓣狭窄啊,心肌梗塞啊,癫狂失语啊,精神病啊,你看看这病,这种病在五行之中是最严重的,也是危险病。这种病也是危险病。
火性人得的这个病它存在哪儿了呢?存在他的心血管里头。到心血管里头去了。为什么有心肌梗塞?就是心里头血管中间,气存进去之后(说那没看着啊,你看看,还没看着呢,看着还了得了,看着就要命了,没看着都要要命了),心血管里头进去气了,气跟血它卡入到中间,它把血给隔开了。因为这病我没少讲。心脏的病我讲的太多了。

有个人得上冠心病,一天休克九次,往那儿一坐就哆嗦了,往我那一坐,因为我那儿,我是农民啊,我挺忙的啊,一天挺忙的,他来了,就到家了。我说:“你是哪儿来的啊?”(不认识啊,都不认识啊,哪儿来的,他都慕名去的啊。)“哎呀,我是古塘的啊。”“咋的啦?”“我……我那个冠心病啊。”“冠心病?冠心病” 我说,“好好。”他说:“那好好吗?”我说:“好好。”我说:“你能信我啊?”“信你!”“信我,我就问你一句,你就答上就好了。”他说:“你问吧。”我说:“你恨谁呀?”他:“啊……啊……行行,恨两人!”“哎,”我说,“那你好了,恨两人,你知道恨那两人你就好了。”我说:“你为啥要恨人家?”他说: “那个……这么……呵呵,我……我……们孩子考上学了,你说又让人给顶下来了。”“啊,”我说,“你恨他,是不是?你这就产生恨气了。”他说:“对。” “你这孩子啊,”我说,“你这孩子啊,文化水平不够,够了能顶下来吗?不是顶下来的。”完了他说呢:“我说给顶下来了,我就托人,我就给人钱,让人去给我办去,谁知道没给我办成,把钱给我花了。”

“啊……”我说,“你看看,这就怨你了,你这个恨人家恨的邪乎吧?!”他说:“对。”我说:“你不应该恨人家,得怨你自己。”他说:“咋怨我自己呢?” 我说:“你是不是把钱往人家手塞的啊,是不是人家没说:‘你给我拿钱,我去帮你。’没有吧?!”他说:“没有。我心(想)给他两个钱,捅给他两钱儿,他给我办喽。”我说:“你……行贿的……受贿的有罪,你行贿的也有罪呀!”我说:“你这就是过错!你孩子没有那个水平,你硬要去要求那个水平,那就是额外的要求。这不是过错吗?”“哎呀”他说,“你说的也对呀!我这可不是咋的!这玩意你要这么一说吧,还把我这心里疙瘩真解开了。”你说就这么咕磨就好了。他病了三年啊。就这几句话,起来了。“哎呀,我好了,我的心,大爷。”

当时就有试验(在)里头。怎么试验了呢?我妹夫家跟我家挨着,东西院。他盖一个砖瓦结构的房子,上面铁皮子扣上了,就剩几瓦没扣了。着火了。上头红堂堂的,着了!这房子还没等住呢,还没装好呢,就屋里着了。着了都去救火去了。他要去,我就不让去。我说:“你别去呀,你是心脏病,(别)把你惊腾坏了(我知道这心脏病怕惊)。”他说:“没事儿啦,可稳当了。”救完火也没咋怎么的。打那以后,他就好了。


那就是啥呢?讲病的是啥人呢?讲病的是一把钥匙,有病的就是一个锁头,我给你开对簧了,嘎叭,就开了。你看得的那么些年的病,几句话,他就好了。什么原因。这就是善人性心理疗病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心病。

肝病呢,肝病咋来的啊?肝病就是生闷气生的,那叫怒气伤肝啊。头迷眼花的啊。得上这个病,头迷眼花,耳聋,牙疼,嘴斜眼歪,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有病。哪来的啊?生怒气来的。这样的人不好说。这叫木性人,阴木性人。咋的?倔!强!又倔又强,突厥横丧。这样的人就好得这种病。他这个病存到哪儿了?筋里头呢。人身上的筋里头。存到那里头了。你看,不是这边身子,就是那边身子,拖拖落落的,不是筋(吗?)不好使了吗?哎,那个毒在那里头呢。要往外排的时候,通过我们去给他讲,讲清人生的道理,为什么要生气?来回的反复的研究他,开导他,他心要是一开了,他往外倒的那个滋味,酸的,吐酸的,吐出来是酸的。

火性的那个吐出来是苦的。哎,苦的啊。苦辣酸甜咸嘛。五行嘛。金木水火土嘛。恨怨恼怒烦嘛。苦辣酸甜咸嘛。红黄蓝白黑嘛。那都是五行啊。这里都是五行的妙用,五行的这种妙理。

土性人得病呢?土性人得病,胃有病。胃有病咋来的啊?怨气。遇事怨人。善人讲那么一句话嘛,说:“(你)别怨人,不怨人就是成佛的大道根。”今后天天你要问,遇事儿你还怨人不怨人啊?你要有这种毅力,头脑还清醒。“我不怨人,事出两人,莫怪一人。一个巴掌能拍响么,我怎么就怨人呢?”这能清你的心和性啊,能清醒你的头脑。

介绍袁了凡、王凤仪两位大善人(于凌波 )

介绍袁了凡、王凤仪两位大善人

于凌波


中国过去的农业社会,一般人对于‘善人’都十分尊敬。那个时代,在城市或农村的社会中,有著各种不同类型的善人。他们或修桥补路,或赈灾恤贫;或冬设粥厂、夏施茶水;或施棺木、施汤药,种种善行,不一而足。然而,时代进步到工商业社会,‘善人’这个名词在社会上消失了——像仁义道德,忠孝节义这些词汇被时代淘汰了似的。此时此地,如果对人说仁义道德、说诚信贞节、说温良恭俭,一定会被人视为异类、被讥为落伍、迂阔。当然,我不是说当代社会没有人行善,据我所知,默默行善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在整个社会来说,以农业社会的道德标准来看现代、以农业社会的惯用辞汇用于现代,一定会被人讥为不识时务。

像我这种不识时务的人、惯做些不识时务的事。在这个功利主义流行的社会中,我来介绍农业社会的善人,岂不是不识时务?但是我相信,也一定有人认同我这种旧观念,认为善人值得推重,值得介绍,也值得学习。我现在要介绍的两位善人,一位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袁了凡先生,一位是清末民初的王凤仪先生,现在先自袁了凡先生说起。

袁了凡先生名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他是嘉善县学生员,隆庆四年中举人,万历十四年成进士。任宝坻知县七年,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未几倭(日本)兵袭击朝鲜,朝鲜向明庭乞援,经略宋应昌奏调了凡到军中参赞军事,兼督朝鲜兵。在朝鲜时,提督李如松部下杀平民以冒功,了凡力争,因之结怨,李如松乃引兵东去,倭兵袭击了凡,为了凡击退,而李如松却败于倭兵。如松把责在推到了凡身上,劾他十大罪,明庭不察,了凡被罢职。他返回家乡,行善益切,活到七十四岁逝世。到明熹宗天启年间,追叙征倭之功,朝庭赠了凡官为尚宝司少卿。

了凡为生员时即好学问,对于法律、算学、兵政、水利之学,无不熟练,而通达古今之务。他在宝坻知县任内,孜孜为县民谋福利,他疏浚三岔河,筑堤防水;发动乡民沿海岸密植柳树,海水挟沙而上,遇柳树而淤积下来,久之成堤。他于农村疏治沟渠,督民耕种,圹地日辟,人民生活获得改善。他自己的生活,则不富而好施,居家则诵经坐禅,日有定课,公私遽忙,而未尝暂辍。他的夫人十分贤惠,助他为善,某年冬要为儿子制冬袄,将买棉絮,了凡说:‘丝棉轻暖’,夫人曰:‘我岂不知,但丝贵棉贱,我以贵易贱,多做些棉衣分给穷人穿。’了凡喜曰:‘若如此,不患此子无禄。’他的儿子袁俨,后来亦成进士,官广东高要知县。

世所流传的《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晚年写的四篇训子文。民国初年,由于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阐扬,流通日广。近年来,净空法师也提倡这本书,著有《了凡四训讲记》,录制有录音带及光碟片,流传世界各地。净师的皈依弟子们且组织了‘了凡弘法学会 ’,专门弘扬这本书,以期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至于这本书的内容与好处,各位读了便知。

另一位清末民初的善人王凤仪先生,名树桐,凤仪是他的字。热河省朝阳县人,父名清河,母亲李氏,兄弟四人,他是老二。他生于清同治三年,家庭贫穷,从小为人放牛,长大为人做佣工。他天性奉亲孝顺,做人诚实,为人佣工,尽心尽力,决不偷懒。他娶妻白氏,兄弟分家后,未几母亲逝世,他迎请祖父到家中奉养,乡里人都称他孝顺。

他二十四岁患‘疮疾’缠绵不愈,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工作。光绪二十四年,王凤仪三十五岁,那年正月,在他内弟家听一位杨柏先生讲善书,讲的是《宣讲拾遗》,那是一本专讲‘忠孝节义,善恶报应’故事的书,他逾听逾有兴趣,以后常随杨柏听讲。有一天听讲‘三娘教子’的故事,先是母子争执,后来儿子听了老家人薛保之劝,跪下认错,母亲承认自己也有不是,母子言归于好。王凤仪听了感触颇深,在回家的路上他自悔自责:‘怪不得我生疮痨,我一看人家有毛病(缺点)我就生气,我是愚人呀。’他一路责问自己:‘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他深自悔悟,第二天,他身上的皮肤病竟疤了。

这以后,他经过了几个月的思索,似有所悟,他决定以觉民化俗为己任,乃献身入宣讲善书的宣讲堂,他开始学识字,学善书格言,到各地为人讲病,劝人为善,度人化世。后来他想:欲救人心,必先教育。而教育须由家庭开始,于是他有了倡办女学的志愿。他叫他妻子白氏,先进入义县杂木林乡义塾受学。光绪三十三年,他开始试办女学,由他妻子充任教员,他自己办事理事务。第一所义学试办成功,翌年在锦州杨兴屯设立了第二所女学。不意未几引起界的误会,有人造谣称他是邪教,经朝阳县知事王乃斌明察暗访,了解他祗是热心办学,别无其他,一场风波始告平息。十年之后,各地仿效,民间办女学成为一种风气。到他六十岁以后,热河及东北数十县,办学讲道的风气大开,世人称他为王善人。

民国十八年,他到北京与领导万国道德会的江希张等人见面,众人推举他为禹国道德会宣道部主任。他回到东北后,积极推动万国道会的会务。王善人度人化世垂四十年,于民国二十六年夏历十月,七十四岁之年逝世。当代高僧如倓虚法师、定西法师、乐果法师等,都是王凤仪在宣讲堂讲善书时代的朋友。

台中的陈月娇居士来印经会找我,称要捐款印一本善书为她父亲祈福。她熟读《了凡四训语译》、和《王凤仪言行录》两本书,觉得内容都很好,一时难以取舍。我为满她心愿,在王凤仪言行录中选出嘉言录部分,编成《了凡四训语译·王凤仪嘉言录合刊》,她十分欢喜,我也有机会在此介绍这两位大善人的行谊。
第一节 善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恶;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坏就是恶;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恶。

○世上有三大恶人,盗贼不算在内。讲道不行道、知过不改过,是第一等恶人;吃点亏心里就难过,占点便宜心里就高兴,是第二等恶人;非分的事,知道不可得而念念不忘,非法的事,知道不可做却偷偷地去做,是第三等恶人。此外,有人夸奖,心里就高兴,受人批评,心里就不快,都是不善的人。

○占便宜就乐,吃亏就生气,都不是好人。某人跟我学道,也算是个善人,他存的粮多,天旱粮涨价,他就乐啦,下雨粮价落,他就愁啦,哪有一点善心呢?

○要想当好人非常容易,你看别人做的事,良心上过不去,自己不那样做就是啦。

○把自己修治好,天下就好了,因为我好了,走到哪儿就好到哪儿。

○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我好了就是好了一个世界;佛成了就成了个西方极乐世界,耶稣成了就成了个天国。今人都等世界好了再去当好人,岂不知,真到世界好的时候,你再想好也来不及啦!

第二节 学圣

○人念古人书,要学古人才对。现在的人光念不学,把书都念‘输’啦!圣人要把书收回去,不叫人念啦!你若立志学古(圣贤)人,将来世人就得念你。给后人做个榜样,到了大同世界,人人都跟你学,那就是念你。念书学道贵乎实行,身子要低,志向要大,和古人接碴(灵),你也就是古人。

○人只知念书要多要熟,不知照书去实行,这象看熟了地图,知道各地的方位,没能亲临其境,又怎能看见真风景呢?又象念熟了菜谱,没有实际吃过,又哪能尝到真滋味呢?

○ 今人念了许多书,知道很多古人,可是一位也没有看上,一位也没合心意,所以一位也没有去学。那就是看起自己啦,可自己又常耍脾气,不知足,这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我看也太愚啦!

○ 我从小没念过书,也不识字。听说哪位古人好,我就学哪位古人。若见今人好,我就不离开他,看他怎么行?多知一个人就多知一条道。我初学‘羊角哀舍命全交’ 去救杨柏,次学‘杨一守坟’给我爹守坟三年。我做一宗事就学一位古人,那古人的灵就来助我。这就是我的‘学而实习之’,正和圣人的道相合。可惜世人信不真,不肯去学,遇见好人也不注意,那是空学没习。

○ 念书不如念人,念人不如念我,念我不如念天。古时念书,每人一本,会念不会用,书是书,人是人,那是‘一本散为万殊’。现在我们不用书,光讲道,叫做‘念我’。念明白了再去实行,这是‘万殊仍归一本’。一是天道,这是念天。

○ 念书不如念人,把一个人当作一个字,把一家当作一句,把一村当作一章,把一县当作一本,把一省当作一部。一个字有许多讲,一个人也有许多事,这就叫念人。

○有一位前清考中的秀才对我说:‘古人说书内有黄金,我已中秀才,还是受穷,古人把我骗啦!’我说:‘你读了很多书,实行了几句呢?你若不照书行,不是古人骗了你,是你把古人骗啦!’

○有人问:‘我早年读书,不敢希圣希贤,今日学道,又不敢学佛学仙。听善人说,立地可以成佛,不知我能不能成?’我告诉他:‘念书的人,叫圣人给吓住了,不敢去学;学道的人,被佛给吓住了,不敢迈步。古时的圣贤仙佛都是人成的,你也是人,要能学他,也就是他,有什么可疑的呢?’

○圣人所以为圣人,就是劝人学道。我们要想学圣人,劝人就是了,有什么难呢?古时圣人是教书成的道,现今的教师也是教书,为什么没成呢?圣人教人学道,不管有钱没有钱,是以教人为主。现今的教员,只知赚钱,不管人成不成。我说圣人凡人的区别,就在这一点。

○我们认识一个人,也不过认识他面貌的大概,就知道他是谁,又哪能把他的肢体毛发,处处辨认清楚呢?明道也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能把《大学》头一章念明白,一切人道都知道了。把《中庸》的头一章念明白,天道就都明白了,成神成佛、为圣为贤都用不了,可惜人都是务广而荒啊!

○孔子老年和群弟子言志,他愿‘老安少怀’,光(只)说没有做到。我立了许多安老院和怀少园,是替孔子还了大愿。孔子传道,光(只)教男子,没教女子,我办女学是补孔子的漏。

第三节 学佛

○存佛心、说佛话、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现今学佛的人,大都从‘欲明明德于天下’上去用力,不知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上入手,所以不能成佛。

○人都不知顾名思义,不知‘我佛’,就是我自己。偏向外求,越求越远。所以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现今的人都被大帽子扣住了,学佛的人便以为佛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能学。若有人说要学佛,就以为狂妄,认为是侮慢佛。其实这样人是把佛看小啦!如果人人行佛道,人人是佛,那该有多么好!佛是愿意人人都能成佛,不是自己成佛就完了。

○佛的心里,不但愿意人人都能成佛,并且愿意能比佛更高几等。人也必须把人教得比自己高,才算对得起人。

○普通人以为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不注意。不知人就是我,我就是人,人我本是一体。把人我一体做到了才是佛界人。

○人说佛国里一人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一人有物用,大家都有物用。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我的分别。所以没有人我的分别才是佛国人。

○学‘好’是学‘好’,学道是学道,分不清可不行。某人开口就是佛,我专讲我。佛是人的榜样,照佛说的去做,才能成佛。天天讲佛,日日说佛,显示自己知道的多,那是学‘好’,不是学道,象开个谎花,不能结果。

○人都念已成的佛,我念未成的佛,使他成佛,才是真念佛。谁是未成的佛呢?世上人都是。我劝他尽人道,就是念他成佛呢。岂不知佛不是空念成的,是由争贪里漏下来的,我不争贪也劝人不争不贪,惬人还不信,真招笑。

○佛是人成的,今天不求人道,先求佛道,真是舍近求远。我是从扛活(佣工)上得的道,人都轻视我。有一年某人士向我说禅机语:‘芥子能藏须弥山’我说:‘是我’。他说:‘请解释’,我说:‘我这个人活在世上,真象一粒芥子那么藐小,可是我的心里藏著佛国、天堂、苦海、地狱,四个大世界。不正是说我吗?’

○八德是八个门,都能进入佛国。不过人应当从哪个门进,就由哪个门进,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我是由忠、孝两个门进来的,给人放牛、扛活全部抱定一个‘忠’字;对老人抱定一个‘孝’字,这是我敢自信的。

○人不得道是由于性、心、身未能合一。身子做事,心里想别的,是心和身不合一;遇著逆境受不了,生气上火,是性和心不合一。必须三合一,才能得道。要想成佛,还得四大界合一。今人只用心念佛,身口与佛相违,怎能成佛呢?

○我早年劝世,不敢带书,怕人问我是什么教?我遇著什么教就是什么教。那年我到朝阳基督教会,有人问我是什么教?我说没教。他把我好损(讽刺讥笑)说:‘你没教还没父母教吗?’其实理是一个,人若不真也难成道。

第四节 天道

○人做事要先听听天的口气,惬人赞成的就合天心,惬人反对的,便违天意,谁说天不会说话。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想见天心先看惬人的心,想闻天言先听惬人的话,想知天意先察惬人的意,惬人就是天。

○惬人就是天,所以说话要凭天理,做事要顺人心。人若抱屈就是怨天,人若循私就是违天,人若养性就是事天,这叫天人一致。

○小人做事好欺天,因为他背著人,唯恐人知,终归瞒不了人,就是瞒不了天。欺不了心,就是欺不了地。

○如果有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打他自己的爹妈,并没有打别人的爹妈,可是人都恨他,这正是天恨他。再如有一孝子,孝顺自己的爹妈,并没有孝顺别人的爹妈,可是人全敬他,这是天敬他。

○骂人的人,打人的人,惬人必定不愿意他。被骂的人,被打的人,惬人一定可怜他。这正是天心发见处。

○人和天是通著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以天命为主的是对天算帐,人若信天,天绝不负人。若是信不著人,就是信不著天。你不信人,人也不信你。

○我的道就是惬人的道,信著惬人就是信著天了。人要能对天办事,对天说话,对天算帐,照天理去行事,才合天道。

○你要学好,惬人就要管你,不是惬人管你,是天管你。学道的人要注意,天要管你,你可不要生气呀!

○人得天道,才能享天福。天道虽远,知天很难,可是缩回来,知性是最近的路。性中有天,命就是人。知人、知性就知天,何必远求呢?人为什么要研究天呢?因为与天道不合,离开天了,不是任性,就是怨人,所以才招灾长病。

○道生天地,天地生人,人得天地的灵,是天地的代表。天不说话,人能说话;地不能做,人能创造。我说天地就是我,也就是道。万物都是我的,也不是我的。人和天地一般大,要能以天地为心,就和天地是一体,才能和天地相通,所谓‘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人被物欲所蔽,才以为天地不通,所以祸来了不知道,德来了吓一跳。

○性是天的道,诚是天的心。尽性就是事天,尽一分性,就知一分天;诚一分意,就知一分心,就长一分天理,就除一分人欲;尽性尽到极点,就和天是一体啦!

○人能得著天道,就算和天‘接碴’ (接灵)了,知进知退,没挂没碍,才能‘无入而不自得’,与天地同体。

○人本来和天地是一体,有不明白的事,只要向天去求,没有得不到的。有不如意的事,或是含冤莫伸,只要向天说出,也自然了却啦。

第五节 破迷

○人迷在什么上受什么害,所以富的,死在富上;贵的,死在贵上;多情的,死在情上。能脱出来才算有道,脱不出来就是迷人。

○人说胡、黄、白、柳(狐仙、黄仙、猬仙、蛇仙)会迷人,我说世上就是个万迷阵,没有一样不迷人。上等人迷在理上,迷在文字或宗教上;中等人迷在名利、儿女上;下等人迷在酒、色上,一辈子也打不开阵;最下等人迷在鬼神、吃穿上,死了拉倒,实在可怜!必须四大界分清,才能不迷。

○世人都被鬼迷住啦!抱屈的是屈死鬼作祟,生气的是凶鬼作祟,上火的是急鬼作祟,怨人的是冤鬼作祟,定不住性的是无常鬼作祟。此外,好酒的是被酒鬼迷住了,好烟的是被烟鬼迷住了,好色的是被色鬼迷住了。凡是有禀性、嗜好的,都是被鬼捉弄著啦!没有鬼捉弄神的。

○世人学道,也被道迷。听说谁有神通,就去恭敬谁,给他磕头;听说哪位神仙有灵,就供奉上,给他烧香;听说哪位神明好,就给他修庙,以为是无量功德。这和小人谄媚有什么不同?那叫迷惑。还有贪心用事的,为了求福,离道就更远了!我才说,他修庙、我修神,他修房子,我修人。

○人有迷于财色、有迷于烟酒、有迷于儿女的,没有儿女盼儿女,过房儿子,抱养女儿,又为儿女争贪,忘了孝道,世界才坏的。周围的人迷我,恭敬我、抬举我,说我有道,其实我没有迷人,人偏来迷(信)我。

○世人都说念经是修好,只念不修哪能好?吃素的人,人称他为善人,其实吃素只是了断回圈,你不吃它,它不吃你。烧化纸钱说是解冤,人的冤还不能解,怎能解鬼的冤呢?那年我在锦州,邱老伯念了一早晨咒,我问他念什么?他说念解冤咒,能够解冤。我说,若能不怨人就可以解无量的冤。

○耍脾气的人都有仗势:贵人耍脾气仗著势,富人耍脾气仗著钱,穷人耍脾气仗著穷,小孩子耍脾气仗著小,立业人耍脾气仗著立业钱,都是迷人。看起来发大财,当大官也不是好事,被名利所累,为名利所迷,不如没有倒轻快。人能在名利之中,超出名利之外,才算出数,才是真人。

○世人有迷信八门的,每逢要出门或作事,都要看八门。迷信八字的,常请瞎先生批八字。依我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极好的八门,人要由这些门走,那八字也没个不好,成圣成贤都用不了。不过,也要看自己应该从哪个门进,就走哪个门进。我是由忠字门进来的,从小给人放牛,长大给人扛活,后来在家种田,入宣讲堂劝善,办女义学和道德会,我敢说没有一件不是忠诚去做的,有了一个忠字其他的七德也就不缺了,我的八门和八字还会不好吗?世人又何必迷信呢?

第六节 不怨人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应当是佛。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不乐。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人,就可以成佛。现在精明人都好算帐,算起来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读书人属金,金主开辟,士子读书,古今中外无不研究,是最明理的人,绝不许怨人。别人不明理,是读书人没把他教化明白,怎敢怨人呢?

○当官的人属火,火主明理,明理不怨人。百姓不好,怨自己没治化好,怎能怨人呢?

○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贤人不生气,生气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贫人。贵人不耍脾气,耍脾气是贱人。

○‘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啦!

第七节 不生气 不上火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气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气火就都消了。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你别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 ’。能降伏住,他就为我用;降伏不住,他就是妖孽了。

○气火是两个无常鬼,能把他们降伏住,火变为‘金童’气变为‘玉女’,我自己就成佛了。被人惹得生气,气变为寒,被事逼得著急,急便是火。不能自主的就不能自了。

○禀性(脾气)一动就是火,私心一动就气。古人说‘降龙伏虎’就是把‘气火’制住。真能制住,身界还有不成的吗?

○禀性用事,鬼来当家。因为生气上火一定害病,害病就是被鬼打倒啦!正念一生神就来,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当神,甘愿做鬼!

○生气说话是‘鬼’说话,上火说话是‘妖’说话。若能时时省察,常常涵养,就能‘降妖除鬼’。

○修行人常说‘一尘不染’。我以为一切不著住才是‘一尘不染’。若是遇著不如意的事,就动了性(耍脾气);不顺手的事,就动了心,正是‘染尘’啦!

○气属阴,火属阳,谁使你不乐呢?就是他们两个,志是能化他们的。

○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

○动性是火,心里生气才是气。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说把心掐死,该多么省事!

○若是把人比做一棵白菜,生气是受了风灾,抱屈就是生蛆了,动性(耍脾气)就是被雹子打了。

第八节 找好处 认不是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的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 ‘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沈,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著,从反面上找,土匪还有个‘义’字,若是出卖朋友,‘义’字一倒,一定落网。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

○心里长存别人的好处是存阳,常存别人的坏处是存阴,不可不分别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为是。不找人好处,所以多怨,多怨就多苦。贤人能就下,只怕自己有不是,好取人长处,所以多益,多益就多才。

○找好处能生启发力,能接万缘,是破罪障的根。能存一分好处,就多一分阳光,聚得惬人的阳光,就是聚万灵。

○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

○能在恶人身上找著好处,怨恨自解,因果自消解。我的老婶和我过不去,天天骂我。我想就是恶人也有好处,不然难活在世上。我昼夜地寻思,终于找著她的好处啦!我对她说:‘性是福星,心是禄星,身是寿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热心,身子成,对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让人,才没享著福。’说得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处,可别争理,争理离道就远啦!

○我有位二大妈性子又刁又烈,好喝酒,酒后必骂人,我心里想,她那么刁,可没有病,你这么善良,却有病,是什么道理呢?她一定也有好处,是我找没到。我便立志,若是找不著她的好处,我就饿死。一连饿了三天,躺在炕上寻思,第四天果然找著啦!她的好处是不记仇,哪怕她正骂著某人,若是有人说:‘你还骂他呢!他病得不得了,快给他治病去吧!(她会行针治病)’哪怕三更半夜,她也必去。这真是她的大好处,所以她没病,我对她一说,她不但不再骂我,并且特别喜欢我,说我是个有良心的人。由这我才知道找好处真是行道的根本。

○认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调五味合五色,随方就圆。人的性子,要能练得象水一样,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说:‘上善若水’。

○人和天地是一体,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内的事,世界没好,咱们哪能没有不是?不是到处都有,低头也是,抬头也是,睁眼也是,闭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头不是,看老人不对是抬头不是,看别人不对是睁眼不是,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闭眼不是。依我说,有不明白的道、不会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丢了,道理迷了,情理亏了,才不知道认不是。

○真知性的人,准能认不是。就是一草一木也要知道它的性,要是误用了它,也是亏负它。要真知性,不必去求,自然归服你。

○明白人以天性为主,以道心为用。一物不知、对不起一物,一人不知、对不起一人。能这样想才算明白人。

○要能把不是认真了,自然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找好处,便是轻清上浮者为天;认不是,便是重浊下凝者为地。

○认不是生智慧水,找好处生响亮金。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认不是胜服‘清凉散’,找好处胜用‘暖心丸’。

第九节 五行性

○我所讲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来说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样的。

○我所说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样的。生怒气(木)便是杀,好穿好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买东西少给一文钱(金)也是盗,好吃好东西(水)便是酒,说半句谎话(土)也是妄。

○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象聚宝盆似的,内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一点也不错。所以我说,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阴木,好争理是阴火,好怨人是阴土,好分辩是阴金,好烦人是阴水。

○天赋的性叫天性,天性是不偏不倚的。人赋的性叫禀性,禀性是有薄有厚的。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有善有恶的。天性不清不能明,禀性不化不能灵,恶习不除不能立。禀性中偏于木的说话撞人,偏于火的说话燎人,偏于土的说话压人,偏于金的说话刮人,偏于水的说话淹人,人能化除禀性,自然天性用事了。

○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淹人,偏于木的不服人。要能化除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知止而后有定’是阳木,‘定而后能静’是阳火,‘静而后能安’是阳土,‘安而后能虑’是阳金,‘虑而后能得’是阳水。《大学》头一章,把做人的道说透啦!《中庸》的头一章,把天道说透啦!

○真水是佛的根,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不为万物所拘。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别人坏是别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著急。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处,找好处生响亮金,和人聚万缘,有义气,有果断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创万物。真水是圣的根,能认不是,认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养万物。人如果得不著真五行,固执禀性用事,就死在五行里啦!

○达天时是阳火,信因果是阳土,找好处是阳金,认不是是阳水,能受气是真阳木,这是真五行。

○现今的天时,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贪,好争理,所以才争贪不已、战乱不息。不争不贪是真阳火,真阳火才能达天时。(达天时不争不贪)

第十节 讲病

○种瓜的老叟,看瓜的好坏,不必用手弹,也不必用鼻子闻,只凭眼力看就知道,看人也是一样。有个老太太,自从过门就挨男人骂,一直到老。她问我她为什么挨络呢?我说:‘只看你那副阴沉沉的脸,就该挨络,你以后纺线,或是做针钱活计时,常用小镜子自己照照,看有没有笑容?若是有了笑容,就不挨络啦。’她照我说的去做了,她的男人不但不再骂她,反而对她非常好了。

○有个乔老太太有病,请我去讲病。我叫她找做老太太的道,能找著就好了。她就每天呼唤说:真老太太呢?几天后,多年的病,一下就好了。

○有位向太太雇了个男僮,她天天看他不对,日久向老太太病了,请我去讲病。我说:这孩子是个孝子,十四五岁,就能赚钱,奉养父母。你不但不爱他,反而烦他,你儿子二十多岁,不好好念书,不好好做事,每年花你许多钱,你还是爱他,你的心也太偏啦!男僮在外屋,听我这样说,进来给我磕头,然后又出外屋听著。向老太太沉思了一会儿说:他真是个孝子,小僮又进来给她磕头。向老太太的病,立时就好了。

○有个妇人患痨病,请我去讲病,我到她家,见她支使儿女,都不听话,我就知道他男人是三纲不振。我把她儿女不听话的原因一说,正中她的病根,病人就说起她丈夫的不对来。我听了很久,才告辞。走到外边,告诉她男人,你回去对病人说,王先生说你说的太对了!千万不能说她不对,她一定还往下说,说完病就好啦!几天后,我又到她家,说你把别人的过错都说完了,你自己还有过呢?她就说起自己的过错,说完病真就好了。

○有位廉张氏,结婚一个月后,男人远走他乡。廉张氏就在娘家久住,不回婆家去了。他的弟弟病了,请我去讲病。我问明白她家的情形,说:‘你弟弟的病,是从你身上起的,可是病根还在你妈身上。你是媳妇本分,虽然男人不在家,也应该时常回家探望婆母。能这样做,你弟弟的病就好了。我听算命的说:阴降阳伤,阳降阴伤,阴阳俱降,男女齐伤。你是张家的长女,永不回婆家,这叫阴降,长男又哪能不伤呢?再说,你婆母领著几个女孩子,在家度日,心里能不难过吗?媳妇应该和婆母同患难,才算合理。你回家事奉婆母,你父母时常探望,表示亲戚的感情,才合理。’ 说到这里,她们母女痛哭起来。我见她们受感动了,又向她妈说:‘你知道你儿子的病因吗?’答说:‘不知道。’我说:‘你从前一定说过,给你女儿另找人家的话吧?’答说:‘说过。’我说:‘那就是你儿子得病的日子。你若能改悔,不但你儿子的病能好,你女婿不出百天,也能回来。’说到这里,母女同到□君前,焚香悔过。没到一个月,她女婿果然回来,儿子的病也好了。这件事,因我对于阴阳消长,动静变化都清楚,所以才敢说,所以才应验。

○我内弟的妻子有病很重,别人都说很危险,我知道她是不满意她婆母和丈夫,才有的病。我去劝她说:婆母和丈夫都是你的天,你不满意他们,就是伤了天。你要知道,婆母好管闲事,是盼望你们好,怎可烦厌呢?说到这里,她点点头。我知道她的意回来了,可是知道她还不能好。我劝我内弟说:她的意回来了,心还没回来。她的心在谭喇嘛(会治病)身上,你把他接来,不吃药也能好。他照我说的去办了,果然好了。可见了去心念,正是治病的妙药呢。

○我有个族弟,没有几个钱,娶了个女人,他心里很乐,弟妇本来有眼病,自从过门,因为顺心,眼病也好了,我的儿媳本来没有眼病,后来反倒双目失明,这个分别,就在知足不知足上。

○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心病,性里常发脾气是性里病,心病必引起性里病,性里病必引起身病。能反过来病就好了。

○据我讲病的经验,在家得的病,非出外不能好。在外得的病,非回家好不了。因为病在心里,心事不了病是不能好的。

○有病是苦的,你若是故意地乐,时间久了,真乐就能生出来,阴气象一股烟似的飞了出去,百病全消。俗语说:‘神出鬼没’,乐就是神,阴气就是鬼,神出鬼自然就逃跑啦!

○有病死的人都是有罪的,到了先天世界,人都是乐哈哈地死,所以用不著哭。

第十一节 讲道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我看世人也太招笑,不是管妻子,就是管儿子,甚至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只要沾点边的就都要管,可就是不知道管自己,象眼睛是自己的,因为压不住火气,肿得象个大红桃,疼得叫妈,这时候连自己都管不了啦!没法叫自己的眼睛不痛,你看世人该有多么愚!

○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现今的人好往下达,老人昼夜奔忙,儿子游手好闲,任什么也不会,岂不是成了‘旷夫’?女孩儿在家依赖父母,争贪不足,日生怨心;出嫁时又要彩礼,又要嫁妆,总感不满,又怨父母、又怨丈夫、又怨公婆,满腔怨气,岂不是成了‘怨女’?要换为大同世界,国无‘旷夫’,闺无‘怨女’,女不赖男,男不管女,男女自立,真正平等,从此打倒男主外女主内的旧习,才叫大同。

○世人真没良心!从小靠他妈妈吃,大一点靠他爹养活,稍有能力,抛爹弃娘去养活妻子。若是富贵人家,当儿女的更依赖父母生活,缺吃要吃的,缺穿要穿的,以为是应该的,必到把家产用光或分光,才各自东西,象一群小蜘蛛必把大蜘蛛吃光了才肯散去。

○从前的家庭是互相依赖的,男依赖女,女依赖男,父依赖子,子依赖父,到依赖得不耐烦了,便互相嫌怨,甚至互相争吵、残害,要不改造家庭,哪能有幸福呢?

○道在对面,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象兄长,只问自己宽不宽?不管弟弟敬不敬。当丈夫的,只问自己义不义?不管女人顺不顺。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啦。

○今人宁可牺牲性命,也要管教别人,该有多么愚呀!

○人有心灵必有所思,可是‘思’要‘不出其位’,象当爹的人就要思当爹的道,当儿子的就要思当儿子的道,还有不成为父慈子孝的家庭吗?

○我常说:近人要远点,远人要近一点。因为近人近了好欺人,又是你的命,好歹都要认命,只能凭德性感化。对于近人,好也不许说,歹也不许说,还不许心思。只许劝、不许管,劝也有数,劝妻一次,劝儿女三次,劝弟兄四次,朋友五次,劝父母没次数,近人近了是心,远人近了是意,神是一切都近、近而远之,佛是一切都远、远而近之,象世人对我,不都成为近人了吗?

○‘知止’就是‘识数’,世间不论做什么,若不‘知止’,必定糟糕。肉好吃、吃多了伤人,烟、酒好用,多酒醉人,能办事的,办多了累人,被事绊住撒不开手,被人粘住,放不下心,被物累住,脱不开身,全是迷人,人不是为一两个人活著,当官也有数,发财也有数,过家也有数,孝亲也有数,能给父母立业就算孝到头了(这是从世间法来讲,如果能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脱生死,直至成佛,乃是大孝)。我说不知止的人全是不识数。

○《道德经》上说:‘知止不殆’,可是常人都不肯在事上去止,所以得不著道,都以为止住就坏了,岂不知若真止住,绝无坏的理。不知止,象走马观花似的,看不真切,必须止住,才能看得清楚。

○儿女不好是你的心不好,女人不好是你的命不好,父母兄弟不好,都是你的命。现在的人,自己没好,先盼别人好,怕别人不好,看见别人不好就发愁、就苦恼,甚至生气打骂,真是太不认命啦!

○我是个庄稼人,常看见高粱地里长的高粱,高的太高,低的太低,就绝对不能多收,一定长得齐了才能多收。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有能力的就高,没能力的就低。若是高的自高,低的自低,家就一定不齐,必须高的能下就低的,家才能齐。

○男子在家过日子,要知道老人方面是天命,兄弟方面是宿命,妻子方面是阴命,今人只顾阴命,不顾天命,所以世道才坏了。

○‘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做父母、师长的人教导子弟,要常提老人和先人的好处,不拿老人的好处去教,就是悖道。于今学校里只教知识,并且说老人是老腐败,种下这种因,子弟的知识能力越大,越看不起老人,所以才养成不知孝悌不明礼让的风俗。人都怕日子过坏,不知道命坏了日子才会坏呢!

第十二节 慈道

○爱人是害人,相著人就是欺负人。做父母的都是自己害他们的儿女,任情娇惯,溺爱不明,以致不务正业,家里多一个浪子,世上多一个游民。儿子越造业,他越去为儿子贪,简直是推儿子下地狱,还说是儿子不成材,怕他将来受罪,就是不义之财,也去贪求,这种财产留给子孙,和留毒药给子孙有什么不同?自己造孽,儿孙受罪,真是自做自受!

○老人怕子女受罪、多置房产地业,预备够下辈人生活的,这样的老人,不是慈爱子孙,正是欺负子孙,他以为子孙不能谋生,无力吃饭,所以大事准备。对外人刻薄悭吝,专为子孙积蓄,子孙们什么经验也没有,只能吃喝玩乐,到后来真落到没有饭吃不能生活了!这样的老人,可笑不可笑?这样的儿孙,可怜不可怜呢?

○佛国里的人见面就有缘,天堂里的人见面就乐,苦海里的人见面就烦,地狱里的人见面就仇视。凡是对面来的,不论冤缘都是因果,不可不认识。要知道冤是个人惹的,缘是自己结的,父聚财,子散财,是对面因果,若再聚财,等于推儿子下地狱。受气受苦的人,受一分了一分,要是以死了之,正是没了。

○怨是结冤的,恼是中毒的。一般人遇著儿女不好,就生怨气。岂不知儿女不好,是你的命不好,叫你修命呢!你不修命,反而怨恨子女,正是不要命啦!儿女犯错,父母要宽容、要领导、要责己、要正己,时间久了自会悔改,这叫义气。不然,你怨他,他恨你,日久成仇。况且子女是祖先的遗德,你要怨他,正是欺祖。

○子女肯尽孝的,是由德上来的;能败家的,是由孽上来的。要知子女的成败,且看自己的行为是德是孽就是了。

○世人常骂人‘缺德’,听的人就生气,不知道自反。我认为遇著不成材、不知耻的兄弟妻子,正是德行不足的原故,应该努力做德来弥补,时间久了不变就换啦!要是不用德行来弥补,怨恨、打骂都是不中用的。

○从前有个女人,抱著孩子来问我:‘你看我这孩子怎么样?’我说:‘真招笑!你自己合的面,你自己拌的馅,包出的饺子来,不知道是什么面?什么馅?倒来问我!’这和种田是一理,自己下什么种,将来准打什么粮。

○我儿国华问我:‘你领著男男女女的经年讲道,说是做德,究竟德在哪里呢?’我对他说: ‘我当年扛活一年赚七十吊钱,你现在每月赚一百元,你比我强,这就是我有德。将来你的儿子若是比你强,就是你有德。’他若是再问,他的儿子怎能比他强?我会告诉他,把赚的钱,拿出六成行善,用四成过家,他的儿子准比你强。

○旧家庭的家长都会装鬼,一早起来不是说人就是呵人,甚至骂人、打人,他气别人也气,气就是鬼。我会装神,见人不对,我就一笑,乐就是神,神起就不伤人,当时也不说他,等过几天,他乐的时候,或是他问我,或是我问他,把道理讲明白,他也就悔改了。就是小孩子不听话,也说他听话,好哭也说他不好哭,日子久了,自然能改过来。

○人有人性,物(动物)有物性,能知人的性,才能度人,能知物的性,才会用物。离开物道,享不著物的福;离开人道,也享不著人的福。若是管人,人准不服。要会领人,夸他的好处,提他的阳光,他才乐意听从。对于物类,也要温存它,不可以打骂,人和物是一理,这就是‘率性’。可是人总好管人,虐待物,简直是推他下地狱,撵他下地狱。

○老人要知道儿女的好处,就是责备他,他也乐意。所以说:‘找好处开了天堂路’。

○道是天道,人人都有,并没有离开人,因为人是天生的,什么时候求,什么时候应,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有,天并没有把人忘了。象当老人的,若是每天问老人怎么当?问过百天,准能得著命。有不会的道,只要问真了,自有明白的一天。可是人做事,若是不循天理,不孝老人,就是把天忘啦,天也就不理他啦!

○以志当人就是个真。若是老公公被儿媳妇骂了,便该立志说:‘你要能骂动我,算我当不起公公!’能这样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来保护。以意为主就是个乐,乐就是神。

○我明道以后,妻毁子谤,朋友绝交。因为他们和我隔界,并不怨他们。那年我在范家屯开会,我儿国华反对我、排斥我,在讲台上疾言厉色的,把教鞭敲得粉碎。惬人不平,要替我管教儿子。我说不可!他是怕我办坏了,才大老远地来拦阻,我若不是他爹,他再也不会著那么大的急。我是志界人,不用说他打黑板,他就是打我,我也不动,准当得起爹。我若是动性骂他、打他,就是无道啦!

○儿女是世上的,有了能力应给世上服务。要是因为父母,把子女累在家里,在子女方面是小孝,在父母方面就是不慈啦!

第十三节 孝道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惬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清净,说是孝敬,等于骂人。

○不会当人不算孝,不会做事不算孝,惬人不佩服不算孝。把人当好,把事做好,令惬人佩服了,才算是孝。

○会当人的聚万灵,不会当人的散万灵。见一个人要格物一个人的道,见一物要格物一物的理,就叫聚万灵。能明白对面人的道,才够上一个人字。不明白谁的道,就对不起谁,不明白物的理就对不起物。当儿子的要是不明父道,就对不起父亲。当丈夫的不明妻道,就对不起女人。明白对面人的道,才可以当人。

○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的不对。不论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没孝?不问兄弟义不义,但问自己悌没悌?不管别人好不好,但问自己诚不诚?志诚感动佛,意诚感动神,心诚感动人,身诚感动物。别人不满意你,是你无能。别人不赞成你,是你无用。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无量。

○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

○身界人只知道吃穿,就以为给父母吃穿是尽孝,这是孝身。心界人知道人的心意,就以顺心为尽孝,这是孝心。身心两界的人好惦念人,又以惦念父母为孝,岂不知思亲而不思道,能增加父母的罪,你心不安,老人的心怎能安呢?意界人以乐为主,他就以使老人快乐为尽孝。志界人不拘形式,心存父母的志,使老人安心,不令老人操心,这是孝志,才是真孝。要能给老人立业,是送到了佛国,才算孝到头啦!

○人用心惦念父母,等于杀他的父母。要能把人情割断,用志尽孝,才算是佛国的孝子。

○心多叫不知好歹,心里惦念老人,比骂老人、打老人还厉害。做什么不务什么,便是亏天,便是不孝。

○人常问我,孝道怎样尽呢?我说:尽孝要从漏处入手,有困难的地方,就是父母忧心的地方,你要不管就不算尽孝。

○老人如有错的地方,儿女能补上才算尽孝。我妈在世时,因为怕家族欺负、儿孙受累,不敢奉养老人。后来我知道这是一步错处,立刻接回我爷爷奉养,不但不要养老地,并且还有债累,我也一定要奉养,这正是补漏呢。

○身是物,心是儿女,意是父母,志是祖父母。欲知儿女好坏,看你的心正不正?人要是不乐,好发颟,就是意不诚,父母准不好。所以我说治世也不出本身。

○某人问我:‘我爹喜欢嫖赌,伤身耗财,我应该怎么办呢?’我告诉他说:‘你只有用感化的方法。我有位族叔,从前也是这样,堂弟问我得怎么办?我告诉他,要常对人说他爹的好处——能吃亏、有德,等日久传到他爹耳里,再等他爹喜欢的时候,备些酒食,给他爹吃,吃得高兴的时候,再对他爹说:“外人都说你老不务正业,我是你老的儿子,我一定要立志行道,恢复你老的名誉。”他照我说的去做了,族叔不但改邪归正,并且勤俭理家,增加了许多田产。’所以我说,对老人用感化是尽孝的无上妙法。

○当人不好是不知命,叫做丢命。事做不好是不知‘道’,叫做丢道。都是不孝的人。想超度父母,得自己比老人强,超过父母所做的,才算超拔。

○人若拿老人的钱,购置饮食衣物,奉养老人,看似尽孝,其实不能算孝。老人有财产,儿子还要赚钱使老人担心,也不算孝。我的意思是,老人若是有钱,就用老人的钱,若是老人没钱,子女赚钱给老人立业,止住争贪,存住德,才是真尽孝。

第十四节 妇女道

○我守坟时,知道世上最苦的是女子,我才立志办女义学,使女子长知识、有能力;成立道德会,教女子学道,使女子明理,能自立生活,不累男人,这是提高女子地位,正是教女子出苦得乐。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太不公平!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生些糊涂子女,世界才不太平。古时周有三母,才生出圣帝明王;有孟母才有孟子。为了改种留良,重立人根,非从女子教育入手不可。将来世界大同,女子也能为官、也能治国,凡是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也能做。不依赖男人,自然不受男人欺,才是真出苦得乐。

○古时不许女子读书,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太不公平!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不明理怎能行道?我才立志办女义学,救天下的女子,出苦得乐。先叫我妻去念书后办女义学。当时官府不许可,常被解散,他在此地解散,我到别的地方去办。后来国家也立女学了,我的志愿达成,又立道德会,使女子明道,劝世化人。这也是破天荒,从来没有的事,我儿说我‘矜奇立异’,岂不知我教女子,正是翻世界。

○古时圣人专教男子,可说是先来‘开天’。现在我教女子是后来‘辟地’,从此‘否极泰来’,女子都能明道,化除禀性,涵养天性,懂得诚意,存心不杂,女子存什么心,就生什么样的子女,分毫不会错。

○男子化性是天清,女子化性是地宁,天清地宁生个小孩赛神童。

○我们人生在世,第一不要迷信。大家恭敬我、信仰我,说是我有道,这也是迷信的话。道是人人所固有的,守住本分行事,就合道了。比如说女子要学孟母,孟母能自立,能教子,为万世女子师表。你们女界,要能立志去学她,不也就是第二个孟母了吗?孟母的道不也就是你们的道了吗?

○女子多苦因为不知足,好往上比,见人家有,她也想要,不知道自己的命和别人不一样,风俗就因此坏的。男人为难她不管,首饰非戴不可!把人看轻,把物看重啦!认为男人为她劳役是应该的。对于男人,不是看著,就是管著,轻者把男人霸去,重则把男人累死。抛弃公婆领著男人出外另过生活,任性而为,怎能没罪?即使有儿女,也难出贵。

○道在下边不在高处,高处有险,低处才有道。人能以贵就贱,以高就低,才能出贵,托起愚人,才是贤人。象刘静一老师,原本是清修,她悟明白了妇女道,甘愿下嫁又愚又笨的李永成,伸手就得,毫不费力。往下一矮就出贵,往上一贪准不足,往小一缩就厚实,往大一摊就薄啦!别人比你强,你就不出贵,她不嫌李永成傻,就是贤人。

○世俗的人都是知进不知退,象打仗似的,入了阵不能破阵,怎能不受害呢?就象当媳妇的,未出嫁前,不明白丈夫家的道,出嫁后又不知道全家人的好处,这正是知进不知退,所以都离了道啦,离了道还想家道昌盛、子孙发达,那不是‘缘木求鱼’吗?

○爱不重不生娑婆世界,没罪不投生女身。既生为人就该行人道,人道尽天道返。可惜人都不明白!只想享福不知尽道。吃穿等死,与世无益,这是自暴;孤阴不生,自寻烦恼,这是自弃。人秉阴阳而生,道在阴阳之间,会了自然没苦,怕苦而不尽道,正是违天,怎能成道呢?

○世间最苦的是寡妇,古时丈夫死了,女人以守节为贤,那也不合道。有应守的、有不该守的,若是公婆年老,无人侍奉,儿女年幼,无人抚养,或是性好清静,可以守节。如果公婆年壮,又有叔伯,再没儿女,自己又年轻,可以不守。要是舍不得富贵,那叫守财;改嫁怕受苦的,叫做守身;如果再整天苦恼,疾病缠身,就是守苦啦!必须行道,才算守节。

○男人中途丢下父母死去,也是有亏孝道,守寡的人,要能替夫尽孝,才算合道。所以守寡的人责任更重,怎么可以自恃欺人呢?又怎可灰心退志呢?

第十五节 姑娘道·媳妇道·老太太道

○姑娘性如棉、志为根、心存惬人好处、身有补助力、以提满家为己任、做一家的贵星。

媳妇性如水、意为根、身子要勤、心感一家恩,以托满家为己任、做一家的喜星。

老太太性如灰、志为根、身子要稳、心存惬人的道、以兜满家为己任、做一家的福星。这是妇女的真道,不要轻视这几句话俗气,谁能悟透谁有福享,千万别当口头禅,会念就算啦!必须实行出来,才算得道。

○志为根是不贪,性如棉是不争,用绵花纺线、棉长不断,姑娘的意,也要象那样长。

○当姑娘的对于家庭,身有补助力是消阴命,是和佛国接气;心存惬人好处是接缘的,是成神的途径;性如棉,意气发动,是成神的根;志为根是成佛的根。

○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水流自然清洁。当姑娘的要是好退缩,不肯讲姑娘道,就象有灯无光一样。

○媳妇性如水,性子要象水一般地温柔,水弯弯曲曲流去,说不定流几千里终归大海,媳妇的意也要那么长,把全家人都托起来,象水漂浮东西一样。会当媳妇准生贵子,你看那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随方就圆,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当媳妇的要能性如水,怎能不合道呢?随贫随富、可高可低、总不变它的本性,人能这样就算得道,也就是媳妇佛。

○做媳妇的身界要有实行,心存全家的好处,性如水要常乐,就是挨屈打屈骂,也必说是为我好,若是心里没有我,哪能管我呢?若是遇著眼睛有毛病的丈夫,就想比瞎子强多了,能这样想便能知足常乐,这是妇女的真道。道为什么丢了呢?就因为‘什么人’不讲‘什么道’了。

○锦州赵伯心,年轻时就在女义学教书,后来嫁给王家,翁父是双眼瞎,脾气暴躁,婆母是出名的刁妇、又抽大烟,丈夫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流落失踪。她的婆母对她百般虐待,夜晚叫她拿茶倒水侍候到半夜,白天还得教书养活全家,日常不得一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终于把公婆感化过来,不但不再讨厌她,反而喜欢她了,公婆去世,她依礼殡葬,惬人都佩服她能行难行的道,受难受的苦,所以我说她是‘女状元 ’。

○赵伯心的道行得最真,教书养活公婆,生养死葬是尽了孝道,又教书养活儿子,是人间的慈母。再能立身行道、劝化世人,不为儿子做打算,就是神界的母亲了。人所以不能成道,只为儿女关打不破。

○秦方海澜是个女丈夫,为养老母、舍身为妾,为了守节,毁容退魔,为了学道、带病入会,为了救世、讲道论德,为了成道,任劳任怨。人说她是菩萨化身,我说她是化身菩萨,要知道,道是在逆境中修的,德是由苦难里成的,打破难关即登彼岸。

○杜朱玉珊又是顶顶(最高)又是顶底(最下面的底如鞋底),她是善东又是老太太,她在家里是顶顶,当老太太要知道全家人的道。当善东是顶底,要能兜底,知道世人的道,能把家里每个人的道和世人的道,都明啦,才能兜满家、兜满世界,尽了又是顶顶又是顶底的责任。一家好、一国才好;一国好、世界才好,要能得著一位古人的道,你就是位古人,得著今人的道,就是活脱生,要能以志为根,便是到了佛国,真能性如灰,也就是佛。

第十六节 夫妇道

○道是什么?就是阴阳。阴阳是什么?就是夫妇。夫妇各正本位,就合道。道落后天,男无真刚、女无真柔,家庭不和,没好儿孙,殃及社会,天下才不太平,世界才不安宁,这是由于人根不良。我教夫妇明道,天地定位,阴阳气顺,子孙必贤,世多贤人,怎能再乱呢?

○古人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我所讲的三纲是——一、性纲、二、心纲、三、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字当‘领’字讲,今人硬当‘刚’字用,要振起干刚,就欺负女人,把领变成了管,把女人当做奴隶、玩物,不是打、就是骂,还以为是应该的,真是欺人太甚!所以我才提倡先天结婚(从俭结婚),使男女平等。

○我所讲的三纲是,不动禀性是性纲,不起私欲是心纲,没有不良嗜好是身纲。丈夫只可领教妻子,不可管教女人,一管便是不纲啦!骂女人是动威风,女人虽不敢还言,可是恼气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动杀气,女人虽不敢对打,可是恨气已存在心里。这种恼恨之气,当时发泄不出去,将来必遗传给子女身上,这不是管女人的大害吗?人是习而不察,真是愚得可怜!

○古人所说的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对也从、不对也从,那叫盲从。现今的女子有三赖——在家赖父母,出嫁赖丈夫,老了赖儿女,也不算对。我说女子有个真三从,就是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所以我提倡储金立业,为的是打倒三赖,使女子当个自立的人。

○我常说讲道德要男女各正本位,男子以刚正为本,什么叫刚呢?刚就是不动性(不发脾气)。什么叫正呢?正就是合乎正理。女子以柔和为本,什么是柔呢?柔就是要性如水。什么是和呢?和就要合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也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人就是习而不察啦!

○究竟怎样才算是‘达彼岸’呢?我说男人必须明白女人的道,女人必须明白男人的道,才是人人都‘达彼岸’了呢。

○现今的夫妇,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管辖、互相搅扰,真成为‘地狱家庭’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不相管辖,正是化地狱为天堂。

○世人最愚,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以为是自己的人,非管著不可,这叫‘抢男霸女’,一旦死了,男的另娶,女的再嫁,谁也不管谁啦!人为财物争贪不已,死后也得扔下,不是愚是什么?总而言之都是为己心重。

○我讲的夫妇道,也就是阴阳道,夫妇和、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齐、子孙昌旺。所以我说,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也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乐。现今的人男管辖女,女依赖男,男人打女人,女人怨男人,这叫阴阳不合,家庭怎能幸福呢?

○王复干讲《易经》说:‘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我问他:‘水是主柔和的,你常耍脾气,怎能算天一生水呢?’朱循天问我:‘这两句话,应该怎样行呢?’我说:‘男人定住性纲,不发脾气,就是天一生水,女人能托满家,才算地六承之呢。’

○男人所以为男人,因为有女人。所以男人必须明白女人的道。女人所以为女人,因为有男人,所以女人必须明白男人的道。若是男人没有女人就成了鳏夫,女人没有男人就成了寡妇,就不叫做男人和女人啦!

○男女在没结婚以前,都是以尽孝为主。结婚以后,男人以尽夫道为主,女人以尽妇道为主。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所以不论男女,都必须明道,才能尽孝呢。

○夫妇相处,最好是没说,说好、会宠起骄气;说不好,会引起争辩。不相关的人,好歹都不动心,把夫妇也看做不相关的人就合道了。

○志界夫妇是忘情的,意界夫妇是淡情的,心界夫妇是牵情的,身界夫妇是粘情的。粘情的就搅,牵情的就怕,淡情的能长,忘情的能真。好也没说,歹也没说,来也没说,去也没说,才是志界夫妇。

○志界夫妇是没说的,是互相感恩的,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互相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妻,因为是照著财势上来的,所以糟糕。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我说求己的是先天,求人的是后天。今后的夫妇要夫不求妻,妻不求夫,各做各事,各尽其道,应聚就聚,应散就散,聚也不相搅扰,是和和乐乐的,散也不相挂念,是自自然然的,这就是先天夫妇。

○我常说,看女人的意,知男人的身。看男人的心,知女人的身。象王三姐虽住寒窑受苦,可是在她的意念中,她的男人准当王侯,后来真封王了。李学惠的意念里,总以为她的男人打吗啡、不成材,最后果然不成材。我的心里存著我的女人必当老师,我的儿子必成为读书人,后来真都那样了,这便是实例。

○男子要以志成,女子要以意成。

○天生人都是有福的,为什么享福的少,受罪的多呢?是被风俗刮的,迷了路啦!当官的贪赃,是太太累的;儿子抛弃父母,与弟兄争财产,是为了妻子;违国法、丧良心,都是为了妻子。没有妻子的为自己享福。从这看来,当女人的把忠臣孝子都吃光了,还以为是向著男人,其实是欺负男人。

○女人助夫,要考查男人所交游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所谈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话?读书人谈话若是没有义气、心性狭窄,做官的若是不讲廉耻、好贪赃,当女人的若能把他劝化过来,才真是助夫成德呢!

○我一生过人的地方,是为了公益,立志办女义学以后,不再顾妻子。别人做的善事很大,总免不了顾妻子,所以不如我。朱循天过人的地方,是绝不管妻子,他劝她六次,她不但不听,反而一定要离婚,他也没动性,所以高出惬人。俗人笑他怕老婆,我说他是三纲领的‘状元’。

第十七节 立业结婚

○世俗结婚,上等人论财势,为了享福;平等人论产业,为了生活。当姑娘的,向娘家要嫁妆,向婆家要彩礼,没有要道的。现今的女子有了知识,嫁给有财产的怕累身子,嫁给没财产的又怕受穷,怎么都不放心,也没在道上。女子若不彻底明道,世风也难改,我道也难行。

○我提倡先天结婚(从俭结婚),当姑娘的结婚时连娘家的一件衣服也不要,为的是改善风俗。女子有了男人就有私心,把丈夫当做‘私人’,不是管著,就是惦著,也不算对。所以我又提倡女子要储金立业,为的是打倒‘三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依我说,男子储金立业,节制住争贪,会当男人是立住了天心。女子储金立业不累男人,会当女人便是立住了地心。居什么位会当什么人,就是为生民立了命。做到了这些,正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了。

○创业时代是后天,立业时代是先天。以争贪为主是后天,以谦让为主是先天。我提倡储金立业先天结婚,正是往先天世界拨民呢!拨过去的就是先天的民。若是名为先天结婚,仍存争贪的心,或是立业后心不知足,那还是后天的民。总之,不论会内会外,用志意当人的便是先天,用心身当人的便是后天,是不是先天,不在形式,在乎实行。

○我从前提倡立业结婚,现在又选拔成人,重立先天世界,人们都轻视我所办的事,以为狂妄,岂不知,我受人轻视的地方,正是我行道的妙处!现在看似不足轻重,等百年之后,就会知道我所提倡的,都是改善社会最重要的关键!

本文原出处:http://www.foworld.com.cn/viewthread.php?tid=2502

王善人思想研究会

http://q.blog.sina.com.cn/wfy8

手机版《王凤仪嘉言录》

http://www.pattra.cn/bfnn/download.aspx?BookID=Ym9va3MzXDIwMjg=&DownID=-75805095

王凤仪导论(含性命界说并代序)

王凤仪导论(含性命界说并代序)

导论(含性命界说并代序)
● 一个人便是一个太极,便是一个天地,便是一个世界,天地有坏,我性无坏,实际人比天地贵重的多呢。
● 命者名也。
● 性是根,命是果,扎下根才能结果,人不照命去行,不但不能结果,而且连根烂了。性是良知,命是良能,常人怎不知不能,因被物欲蔽住了。
● 有功的命必长,有德的性必大,性是命的根,性大命必大。
● 叫人佩服,性中就放光,叫人信服,性大命必大。
● 命像灯火似的,性像灯罩似的,灯必加上罩才能亮,人修命了,更得养性,才能灵,和灯是一样的理。
● 道就是命,德就是性,以命为主可立功,以性为主可立德。
● 道德就是性命的根源,哪一条道不会,哪种苦不能了。
● 有德行的人,性量必大,性是命的根,性量大,其命必大。
● 人的命都是好命,只是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所以我教人去习性化禀性。

以上王凤仪语录作为本文的纲领(以下各篇章同)
性命二字是个古老的课题,它是直接涉及到人们的得失苦乐,成败存亡的根本问题。古代先哲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解释也就不同了。儒家最早见于《易经》;有「乾坤变化,各正性命」之说,古人解释为『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寿夭之属。』

宋代朱熹说:「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年来,不单人类有性有命,朱熹已把它扩展到万物身上了,人与万物各得其不同的性,各有其不同的命,人之性命与生俱来,所以成为人生的根本问题了。

所说的性来自于天,天即大自然的法则,时刻都在变化,人在此变化之中,禀受阴阳五行之气而生,由于时空各种条件的不同,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其个性必然出现差异。因此,每个人一生所践行的轨迹,当然不同,结果也必然千差万别了,这就是所谓的命。

各宗教对性命的解释也不同,各有其独到之处,在修行方不上,也各有侧重,佛家着重性功,道家着重命功,前者重调心修性,后者重修身炼气。对性命均赋予不贩涵义。同时,也有性命双修之说。

世人通常将命字理解为命运,因而产生算命问卜之说。实际来讲,算命是否灵验,我们不去研究,不过即使算得灵验,也不意味着真的高明,而真正之高明是改造命运。所以如何改造自己的命运,乃是古今中外,一门重大的学科。

清末民初,一位朴素思想家王凤仪先生,幼年家贫,不曾读书,由于笃尽伦常,义赴友难,精诚所致,豁然贯通,顿悟天人一贯之理,洞悉阴阳变化之机,从而对人生真谛,性命原理,无不阐发得精辟入微。他说,人的元性来源于天,光明澄澈,纯善无恶,所以叫作天性。天性本来是与宇宙大生命为一体的,是一切智慧力量的源泉,体现了永恒的真理。

先生说:『一个人便是一个太极,便是一个天地,便是一个世界,天地有坏,我性无坏,实际人比天地还贵重的多呢。』性是人类真正的根,心理身都应受天性的领导,但由于累世尘垢的染污,使本来圆明的天性,不得显现,难以起其妙用。所以学道修道,就是去其污垢,彻底净化,使天性复明,证得圆满大智慧。而其关键在于『化性』

『命者名也。』『性是根,命是果』。这一命题是凤仪先生性命学说的基本论点。他为『命』字赋予了新的涵义,有别于前人的命说。人自从刚一离开娘胎降生到世上来,就等于落到各种复杂人际关系所织就的网里:上有父母,自己便是儿子或女儿,有哥哥姐姐,便是弟弟或妹妹,有爷爷便是孙子或孙女;长大结婚之后,不是丈夫便是妻子,有了子女又当父母;到社会上,有同事,有上下级及朋友间的关系等。总之,人的一生充当了许许多多个角色。这些角色及其所形成的关系,是任何人也逃脱不掉的,不管你是否承认,事实上已经固定下来的了。每个角色都有一个名,先生把这个名叫做『命』,有这个『命』,便有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规定了每个人应遵行的法则,这个法则就叫做『道』,因而孝悌忠信之说便由此产生。假如某一个责任没尽好,便是你的道没尽圆满,可直接影响你的幸福,会带来许多烦恼,这便是『命』不足的反映。如能把个人应尽的义务或责任尽得完善,周围的人对你产生良好的反应,大家都宾服了,这就叫『立命』了。凤仪先生说:『众人是天,所以众人宾服了,就长「天命」,如果没尽到应尽的责任或犯错误,众人不佩服了,就叫作「丢命」。』所以在此处『命』,是指尽伦常,立功德,使天命得到充实。人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心安理得,活得潇洒,活得自在,否则,何来幸福。这是凤仪先生笃尽伦常,在生活实践中,悟出的人生真理。简言之,这里所讲的『性』是指人的天性、品性、即是对你这一有限的生命过程,很好的使用,发挥生命的能量,创造生命的价值。但立命必须从心性上下功夫,首先要净化自己的心性,去掉遮蔽原本善良天性的污垢,方能真正处理好面对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否则,带着恨怨恼怒烦和各种不良的习性,是绝对完善不了个人所充当的各种角色。所以先生说:『性是根,命是果,扎下根才能结果。人不依照去行,不但不能结果,而且连根烂了。』『化性』与『立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性与命原本一体。凤仪先生用油灯做比喻说:『命像灯火似的,性像灯罩似的,灯必加上罩才能亮,人修命了,更得养性,才能灵。』所以性命必须同时修炼。在此,值得指出的是先生突出了『化性』之说,是前无古人的。

『道粮油是命,德就是性』是先生说明其性命学说,并不是离开人的伦理关系而单纯去修性修命的。完善伦理关系,乃人的天职。是自古以来,最大的一门学问。古圣先贤千言万语卷帙浩繁的论述,无不以此为核心。所以先生说这乃是先生所讲『性命双修』(与宗教讲的性:『道德就是性命的根源,哪一条道不会,哪种苦不能了。』命双修有所不同)重要意义之所在。

立命之道,扩充起来,随处即是,如多做好事,造福人群,乃至度化世人,都是对『命』的充实。多做一分功德,便多增长一分天命,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由近及远,所以先生说:『叫人佩服,性中就放光,叫人信服,命就增大。』

命运之说,是千百年来的重要课题,是摆在人们面前极为严峻的未知数。历史上曾有许多哲人为追求命运的真谛,而进行探索。很多人相信『命定论』,认为人的命运是固定而不能改变的,被它紧紧地束缚着,摆布着,尤其当着残酷的逆境向自己袭来,而又无力解脱时,就更要归咎于命运,向命运低头了。然而命运真是固定的吗?若果真如此,那么一些学道为善,刻苦修炼的人,又有何用?反正为恶为善到头来,还是一样逃不脱命运的魔掌,何苦严以律己,孜孜为善呢!

先生反对『命定论』,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所说的『性是根,命是果』,即人的命运是由性来决定的。又说:『人的命都是好命,只因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所以我教人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这里所说的性是说明人是禀受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而生,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各有所偏,阴面强了便遮蔽了天性。如能按『五行性理』的规律,拨阴取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则命运自可转变,且可愈病。由此而沉苛顿愈者,不胜枚举。五行性理运用到究竟处,便是『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天性显露,五行自然圆转,合而为一。此时,便不再有五行之分了。

人们日常的心理行为,更可直接决定自己的命运。先生说:『有德行的人,性量必大,必理命的根,性量大其命必大。』人的命,可用三个尺度来衡量其真假虚实。先生说:『阴命是坏的,宿命是假的,天命是真的,把这三个命研究明白,你要用好命,你的命必好,命好命不好,在于自己选择,何用算命呢?今人不是使阴命,便是重宿命妄想命大,真是不知命呢!』

古代的圣佛和历代祖师,与我们时隔数千百年,而我们尚能知其修行的业绩,乃是从他们对『命』的充实,即修炼实践的记载中而了解的。所以『命』可反映其生平事功业绩与修炼的不同轨迹,是有形变可寻的。而『性』的修炼,达到返本归真的,便是映现了人与宇宙大生命融为一体的终极真理,无质无形,无迹可寻。此时,已经性命会合,再无需有性命之分了。这就是四大界中的最高境界—『志界』。然而个中的实相,是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须『性命双修』。古代圣贤平生的修为,立功立德,善行义举,以及济人利世的业绩,都可归之于『立命』的范畴,其个人心性的修养,精神境界的提高,如孔子的「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直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属于「尽性」的过程。所以古圣先贤的性与命无不是同修并过的。在佛教便是福慧双修。

性命之学,性即是性理,命即是伦理。三界、五行、四大界是王凤仪学说的主体;家道伦理是其学说的重点。

先生主张人道的究竟即是佛道,所以很少涉及远在天外的神奇怪异。因为人类有史以来,所成就的圣贤仙佛,便足够人们学习的了,按着他们的足迹走去,满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何用大谈那些神怪离奇,虚无飘渺的东西呢。故先生教人以尽伦立命为重点,以『死心化性』为功夫,以达到『志界』为究竟。——『志』是其学说的核心。

先生生平不认师父,不收门徒,劝世化人教导后学,不走宗教路线。他说:『我得道是得之于天,一般人有认我为师父的,我绝不答应,我是大持平等的,有问我的,我就答复他,没有远近的分别,所以最平。佛看众生是平等的。』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王凤仪性命学说——三界、五行、四大界、性理疗病和胎教。它所讲的性与命,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苦乐得失、生老病死,告诉人们如何解脱苦恼、增进快乐。从祛病延年、『修身齐家』,直到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止于至善之道,无不详加阐述。然而,这些成就必然是从日用伦常、生活实践中,不断地修学、磨炼、提高与升华的结果。

本文原出处:http://www.zhchina.com.cn/jkwz.asp?id=2230

《王凤仪伦理思想文丛》出版发行广告

《王凤仪伦理思想文丛》出版发行广告

 

由一耽学堂图书室选题、总干事逄飞主编的《王凤仪伦理思想文丛》之一《诚明录》(定价15元/册)、之二《笃行录》(定价20元/册)、之三《家庭伦理讲演录》(定价20元/册)[均为繁体竖版]已经出版对外发售。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订购。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height="255" width="188">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height="341" width="166">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height="345" width="184">
《诚明录》         《笃行录》         《家庭伦理讲演录》

(邮资:订购50册以下,邮资为书价总额的20%,50-100册,邮资为书价总额的15%,100册以上,邮资为书价总额的10%。)

联系电话:010-62758431

联系人:陈精通

地 址: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

电子邮件:yidanxuetang@yahoo.com.cn


———————————————————————————————————
出版前言[选]


王凤仪先生(《诚明录》作者),生于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行世七十四年。直隶省朝阳府人(今辽宁省朝阳市),祖籍河北密云,蒙族。

王凤仪先生,本为一农民,家贫且穷,少牧牛佣工,长扛活力田。后以伦常本分事而悟道,并行道劝世,专门化人,足迹遍东北及华北,影响长远。凡所至,必兴义 教开启民智,倡女学纯化人根,宣讲道德,推重伦理,崇尚简朴,规正风俗,感化者无数。先生一生“托底就下”。务期“天下大同”,世称“王善人”。

王先生走出了一条从人出发,并以人的方法成就人的道路。这为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

第一,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人”,是有关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文化,它不离开人来讲话。这种智慧是可以实践的智慧,这种学问是可以证明的学问,它的核心就是古 圣先贤常说的“日用伦常”。其实,综观人类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流派,但凡传诸久远的,则无论其主张如何的不同,都是在“日用伦常”方面有所涉及或者侧重; 人的根本,还是在于人自身。王凤仪先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完全是从具体的个人生活感受出发,并没有脱离人,也没有倚傍人以外的东西,只是“日用伦常”, 在自己生命的本分上就完成了真正的人,这实在是做了一个直接的证明!

人以人起,人由人成!——这是生命的原力和本色!

人住人位,人生人格!——这是生命的丰硕和大美!

人性人心,人在人间!——这是生命的天地和情怀!

第二,乡土的语言,是活的语言,它最贴近心灵,给人以家的温暖呵护,让心灵放松舒展,恢复生动活泼的激情和从容的自信,可谓是一剂治疗心灵的妙药;生活化 的语言传递、教育、激发生命。生命隐于语言,学术化和规范化的倾向只是为了发现文字背后更为内在、深沉的生命线索,并不是为了“锁住”语言,满足于一种表 面上的力量。所以在文化的复兴中,人文领域首先要激活“专业”的语言,恢复其原始的弹性,使其获得生活的形式和生命的内容。王凤仪先生的话语质朴而有力 量,比如“找错处、认不是”,“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等等,还有大量的譬喻,很容易让人领会接受,融于生活实践,这是我们特别需 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第三,文化的复兴与文化的普及是紧密不可分的,没有文化的普及就没有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是返本而开新,是要找到我们民族生命的“根本”和“源头”, 这是一个全社会和全民族的工作。所以,首先是大家一起走路,以同甘共苦的方式,以心手相连的方式;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众人,也就没有众人的路。文化的 普及,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让大众的生命发生普遍的觉悟和明白!王凤仪先生不只悟道,还去行道,要“把众人都领在道上”,心怀天下为众生计,乡村市镇各处 奔走宣讲,官绅士庶有教无类,尤其重视家庭问题和农民问题,许多思想至今仍具现实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广大的胸襟和超卓的见识,令人赞叹和钦佩!


原出处:http://www.yidan.net/newscontent.asp?id=489&classid=115

王凤仪的悟道/先天功的前奏(文/李守力)

王凤仪的悟道/先天功的前奏(文/李守力) [原创 2007-07-31 19:15:07 ] 发表者: lishouli


王凤仪的悟道/先天功的前奏(文/李守力)

一、王凤仪生平简历

在中国近代宗教史上,王凤仪是非常奇特的一位宗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是热河省朝阳县人,出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殁於民国廿六年(1937)。他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可是凭他独特的能力,专门为人性理讲病,医好无数人的病,也教许多人同样用「讲病」的办法,为人治病。他又倡导女学,在东北各地先後建立六百多所女子义学。民国十八年(1929),他率众加入万国道德会,成为这个团体的重要支柱。至今,性理讲病方法仍为台北万国道德会的主要医疗活动。

二、王凤仪的开悟经过及悟道原因分析

依《仪圣行谊选集》及《王凤仪年谱与语录》等书的记载,王凤仪的开悟,是因一个偶然事件而促成。在三十五岁那年,王凤仪老家附近,有一位名叫杨柏的善人。此人平日即乐善好施,且长期在宣讲堂当中说解善书以劝化众人,但却因遭匪人诬陷,而被官府逮捕入狱。王凤仪在得知此事后,心想,杨柏长期行善,如果真被官府定罪判刑,那麽,以后就没人会想行善了。于是,就下定决心,效法他昔日帮工时所听闻之「羊角哀捨命全交」的故事,全心全力营救杨柏。以下所见文字,即是王凤仪本人所亲述的悟道经过:

杨柏被抓,我不分昼夜问天,怎麽样才能救他,一连问了几天,也问不出办法来。我心裡很着急,像这样迟延下去,杨柏岂不是要受大祸麽?忽又想到,古人羊角哀是捨命全交呀!我只在家裡问天,怎能算是学古人呢?想到这裡,不知不觉的便大声说:「走!」当时,被我爹听见了,问我说:「你要上哪儿!」我说:「去救杨柏。」他老又问:「你有法子救吗?」我说:「救不成功,我就是死!」说完话,我就往外走。家裡的人以为我发疯了,便託我表弟李全魁,跟在我身边。

那时天已黑了,我趁夜前往,一面走,一面吵嚷「杨柏死了,我亦不活。」「杨柏死了,我亦不活着。」一直走着,天竟忽然亮了(黑夜见白日),至此,我也不嚷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天又黑了。我啊着一声说:「天怎黑了呢?」表弟看我突然站住了,便走到我身后,听了我这话便说:「夜黑天,那有什麽亮呢?」

当我看到天亮的时候,就明白了天道,也知杨柏的受官事,是上天考他的信心,我就不去了。他该有六个月的牢狱之灾,我需到朝阳府三次,又三次到二道沟村,方能了结杨柏的事,也知道了每次应如何做,还明白了将来国家怎样变法,胡匪何时消灭,男女怎样行道,世界怎样清平。

王凤仪嘉言录中说“我三十五岁时,就知道后天世界已到了末运,将来要变成先天世界啦!”(注:1898年王凤仪悟道时,知道未来有先天法门,果然在1984年诞生了先天自然功)。

上文,即是王凤仪本人所自述悟道的详细经过。其中所谓的「天忽然亮了」,自非指一般意义下的「天亮」;依王凤仪下文所述,此亮光并非来自于外,而是来自于内,是「心光开朗」后所涌现的觉悟之光,而非来自于太阳的明光。

王凤仪本人,除在三十二岁之际,开始读书识字,并加入具有三教合一色彩的民间鸾堂、宣讲堂外,并未信奉任何特定宗教,以及修持某种特定修行法门。因此,单就此事来看,其悟道似乎有些偶然。不过,当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王凤仪本人的性格、生平及生命特质后,便会发现,其三十五岁的明白天道,并非全然偶发,在背后,亦同样奠着长期的积厚工夫。

在现今可见有关王凤仪的言行录当中,三十五岁前的王凤仪,虽未加入任何特定宗教及修持任何炼养法门,但其人天生具有一种凡事专注投入、彻底实践及忘我忘境的精神和性格。当他学会读书识字,以及开始学习一些儒家典籍后,他并用《大学》及宋明儒所常言及的「格物」一词,来诠释自己的这种精神、性格或思考模式。以二十六岁所发生的一事为例。在此年当中,王凤仪曾为了沉思「做活」一字的意义,而达到忘我忘境的地步,最终而能有所觉悟。

以下的文字,即是他的自述:「我一面做活,一面问天,怎麽叫做活的呢?耕地时,便问牛,怎麽叫做活的呢?问来问去,因为心念专一了,连对面的人大声说话,我听到的声音都很小,像听电话似的。问到九十多天,对面的人说话,只看见嘴动,连声音都听不见了。问到一百天,才问明白了,就是天命啊!…我虽是个极愚笨的人,没念过书,可是听人讲一个字,我就行一个字,再加上格物的工夫才贯通了的。」

将此事对照其三十五岁时开悟的经过,便可发现,两者间实具有相同的模式及理路。而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是立基在彻底力行、专注投入及忘我忘境的基础之上。此基础,正是王凤仪本人之得以开悟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王凤仪有生以来,即具有的性格及精神特质,因此,其三十五岁时的悟道,显非完全偶然,而是有此生命特质及长期的力行践履以为基础。

王凤仪本人,对此亦有相当清楚的自觉;当他开悟后,即曾自我剖析道:「我为什麽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事呢?就因为我这几天,时时刻刻的问怎样才能救杨柏,一心一意的格物救杨柏,格物的真了,就空身无我、空心无慾、空性自明了,才知道了太虚空的万能。不但能知六万年,就是亿万年的事,我也知道。」据此,无所分心、专注投入、忘我忘己,正是王凤仪得以开悟的主要原因。


三、王凤仪悟道当时及之后的经验内涵与感受

在上节所引王凤仪自述悟道之言,已可见到,光明、了然彻悟及预知未来,乃是其悟道当时及之后,所体会的内涵及感受。此外,在后续的口述当中,他亦言及,光明通透、极度喜乐乃是悟道后最为明显的感受。王凤仪说:

我一边走,一边向我表弟讲起道来,还说了许多未来的事。这晚上住在二道沟老白家,又向白俊卿讲了半夜。

心光开朗,快乐的我三天三夜不合眼。逢人便说,遇人就讲,讲着那种美妙的滋味,简直说不出来的欢喜。…人若是死了心,化了性,就快乐的不知如何是好,总想说给人听听,人们不知道却说我是疯子。


此段文字相当清楚明瞭,心光开朗及难以形容的快乐和喜悦,正是王凤仪悟道后最明显的体会,也是许多密契主义者所共同拥有的感受。此外,从类似「空身无我、空心无慾、空性自明」之说,亦可见出,无我、无欲、觉醒等特质,亦是王凤仪在开悟之后,所感觉到的;因着这样的感觉,「万物一体」的意识,亦随之而生。王凤仪所留下的许多语录,都表现出如是的一种意识,比如,见于如下之语:


常人以他的事,与己无干,所以不注意,其实人即我,我即人,人我本为一体,将人我一体作到了,方是佛界人。


人本和天是一体,有不明白的事,只是向天索求,没有不得的,有不如意的事,或含冤莫伸的事,向天说出去,也自然就了却了。


王凤仪在开悟后数年,即离家传教,为人讲病及全力推广女性义务教育,亦完全体现如是的一种胸怀及精神。王凤仪,在三十五岁开悟及四十一岁守父丧期满后,即对其妻子白氏说:「我这回守坟期满,再不能给你们过家了。我要出外劝世化人,也盼望妳们婆媳俩能立志化世。…守坟期满,我就游走各地,专以度世化人为天职了。」此后的王凤仪,至其七十四岁过世前,果真皆以度化世人、为人讲病疗心以及创设女义学为主要职志。

四、王凤仪讲病

讲病的是一把钥匙,有病的就是一个锁头,我给你开对簧了,嘎叭,就开了。你看得的那么些年的病,几句话,他就好了。什么原因。这就是性理疗病的独到之处。

化秉性,复天性。解心结,了心病。

王凤仪嘉言录举例:

1、有个老太太,自从过门就挨男人骂,一直到老。她问我她为什么挨络呢?我说:‘只看你那副阴沉沉的脸,就该挨络,你以后纺线,或是做针钱活计时,常用小镜子自己照照,看有没有笑容?若是有了笑容,就不挨络啦。’她照我说的去做了,她的男人不但不再骂她,反而对她非常好了。

2、有个乔老太太有病,请我去讲病。我叫她找做老太太的道,能找著就好了。她就每天呼唤说:真老太太呢?几天后,多年的病,一下就好了。

3、有位向太太雇了个男僮,她天天看他不对,日久向老太太病了,请我去讲病。我说:这孩子是个孝子,十四五岁,就能赚钱,奉养父母。你不但不爱他,反而烦他,你儿子二十多岁,不好好念书,不好好做事,每年花你许多钱,你还是爱他,你的心也太偏啦!男僮在外屋,听我这样说,进来给我磕头,然后又出外屋听著。向老太太沉思了一会儿说:他真是个孝子,小僮又进来给她磕头。向老太太的病,立时就好了。

4、有个妇人患痨病,请我去讲病,我到她家,见她支使儿女,都不听话,我就知道他男人是三纲不振。我把她儿女不听话的原因一说,正中她的病根,病人就说起她丈夫的不对来。我听了很久,才告辞。走到外边,告诉她男人,你回去对病人说,王先生说你说的太对了!千万不能说她不对,她一定还往下说,说完病就好啦!几天后,我又到她家,说你把别人的过错都说完了,你自己还有过呢?她就说起自己的过错,说完病真就好了。

5、有位廉张氏,结婚一个月后,男人远走他乡。廉张氏就在娘家久住,不回婆家去了。他的弟弟病了,请我去讲病。我问明白她家的情形,说:‘你弟弟的病,是从你身上起的,可是病根还在你妈身上。你是媳妇本分,虽然男人不在家,也应该时常回家探望婆母。能这样做,你弟弟的病就好了。我听算命的说:阴降阳伤,阳降阴伤,阴阳俱降,男女齐伤。你是张家的长女,永不回婆家,这叫阴降,长男又哪能不伤呢?再说,你婆母领著几个女孩子,在家度日,心里能不难过吗?媳妇应该和婆母同患难,才算合理。你回家事奉婆母,你父母时常探望,表示亲戚的感情,才合理。’说到这里,她们母女痛哭起来。我见她们受感动了,又向她妈说:‘你知道你儿子的病因吗?’答说:‘不知道。’我说:‘你从前一定说过,给你女儿另找人家的话吧?’答说:‘说过。’我说:‘那就是你儿子得病的日子。你若能改悔,不但你儿子的病能好,你女婿不出百天,也能回来。’说到这里,母女同到□君前,焚香悔过。没到一个月,她女婿果然回来,儿子的病也好了。这件事,因我对于阴阳消长,动静变化都清楚,所以才敢说,所以才应验。

6、我内弟的妻子有病很重,别人都说很危险,我知道她是不满意她婆母和丈夫,才有的病。我去劝她说:婆母和丈夫都是你的天,你不满意他们,就是伤了天。你要知道,婆母好管闲事,是盼望你们好,怎可烦厌呢?说到这里,她点点头。我知道她的意回来了,可是知道她还不能好。我劝我内弟说:她的意回来了,心还没回来。她的心在谭喇嘛(会治病)身上,你把他接来,不吃药也能好。他照我说的去办了,果然好了。可见了去心念,正是治病的妙药呢。


王凤仪言行录:

给赵品三讲病

赵万全字品三,是朝阳县北四家子村人,害了瘫病,不能行动,已有七年,医治无效。我宣讲善书,走到北四家子村,他烦人请我去讲他的病。

我到赵品三家里,进屋一看,真是一贫如洗,他的哥哥是为人作工,只有他的老嫂侍侯他。我和他讲话,虽然时间不久,但见他一面讲话,一面向他嫂嫂发恼,要这个,要那个,拿给他的东西,不是嫌快了,就是就慢,一味是搅情。我就知道,他是火瘫痪。

我问他家里几个人?是些什么人?又问他说:“你嫂子待你有什么好处?”他说:“别提了,她可把我气死!还谈好处!”我说:“你愿意病治好么?”他说:“我愿意。”我说:“你信我么?”他说:“我信你,所以请你来治病。”我说:“你要真信,马上病就好。”他说:“不容易呀,我瘫痪了七年,药吃得太多,家产为我吃药吃光了,还未好。”我说:“你这话不是还不信我么?我说能好!你还说不能好!这样怎么好呢?”他眼睛向上一翻,想一想说:“我信、我信、我真信。”我说:“你若是真信,就要听话,你若能找?你嫂嫂的好处,病就能好!”他想了半天。说:“我找不到她的好处,若叫我说她不好,可是有的。”我问他:“你天天吃饭,是谁煮的?”他说:“是我嫂子。”我说:“这不是好处么?”他不能答。我又说:“你穿的衣服是谁做的呢?”他说:“是我嫂子。”我又问:“你病了这些年,若是没有你嫂子,你能活到今天么?”他说:“那样,我早死了!”我说:“这不是你嫂子的好处么?”他想了很久才说:“嗳呀!不是我嫂子不好,是我自己没有良心!我嫂子像我妈!不分昼夜,给我拿屎送尿,我还嫌他无用。吵她、闹她、恨她,嫂子对我,都没有生过气,还劝我好好养病。嗳呀!老天爷呀!我太没良心了!我? 对不起我老嫂子。”又向嫂嫂说:“嫂子啊!我有罪了!我亏天理,你饶恕我吧!”说完,他爬起来,就给他嫂嫂磕头。

我说:“好了,上天不罪悔过人。”他反倒一楞,然后才说:“可不是病好了么?”便哈哈大笑说:“想不到我赵品三果然好了。”说完就自己走到院子里去,拉架子,踢腿唱起歌来。

他病好以后,跟着我宣讲善书,也学会了讲病,成了我得力的帮手。

本文原出处:http://lishouli.blog.hexun.com/11319458_d.html

返乡记——初访王凤仪先生故居


返乡记——初访王凤仪先生故居
刘艳山

(坍塌的王凤仪故居老屋)


(从树林子村望云蒙山)

(倒卧在路边草丛的“王公凤仪之碑”)
(碑文)


(辽宁朝阳的云蒙山-山前为王凤仪先生故居所在的树子村)


今年劳动节,我加入一耽学堂,成为了学堂的义工。后来得知学堂编辑出版的《王凤仪伦理思想文丛》里的大善人王凤仪先生,竟是我的同乡(辽宁朝阳)。他的故居与我家只相去不到五十华里,而我此前对这位德化身前后、望重海内外的乡梓大贤竟一无所知,真是既惊讶又惭愧!这使我产生了拜访王善人故居的强烈想法。

暑假期间,我因事回家,打理好家中的事后,便急不可待地来到了朝阳市云蒙山脚下,寻访善人故居。

经学堂介绍的朝阳朋友张守良兄提供信息得知,善人故居位于王营子乡树林子村。村子处在南北的两山之间,北面即为朝阳市有名的“云蒙山”。

我记得几年前还曾登临云蒙山顶,并放眼八方波澜起伏的群山峻岭,思想着这里的种种传说,当时只觉着一种千里江山尽收眼底的豪迈,哪知就在这云蒙山下,曾经出现过一位在乱世中济世救人的大善人呢?

云蒙山的南面山脚下便是座北向南的“树林子村”。一条断流的小河斜穿过村子,并着公路自西向东曲折地伸向远方。在村子的南边穿过公路,便是当地人称的“南山”。南山比云蒙山虽然小了许多,但也是山头连绵,山上树木茂盛。这样的村庄在我们家乡是十分普遍的。

一到村头,我看见路边的店铺门前有两位花甲老丈在聊天,便躬身向他们请教王善人的事。他们听说我是来了解善人故居的,都非常热情。其中有位姓王的老先生,还主动引我前往善人墓碑所在之处观看。

原来这墓碑所在之处,就在路南面不远的山下,也就是南山的北面山脚下。这里山势较陡,生长着茂盛的东北特有的针叶松。山脚下的林荫里有一条幽静小路,善人的墓碑,折成数段,倒卧在这小路边上的草丛间。

但这里并不是善人的墓葬地。他的原墓地是在朝阳市风水俱佳的凤凰山上,山上、山下分别座落三座宝塔,据说东北佛教便是从那里扩展出去的。真正的墓地被损坏后,他的后人才将断裂的墓碑运回这里搁放。这里原是善人的祖坟地,当年善人为父守坟三年所住的草棚石基还依稀可见。不过墓地却早已成为平地,被人植上了棵棵小杨树。只有这路边土坎上横躺着的三块断碑,还能使人注意到这里或许曾经是块墓地。

倾听着王老先生以一口热情的乡音,充满怀念和景仰地为我讲述着他所知道的老善人的事迹,当说到善人为父守坟三年和善人在全国开展女子义学时,老先生尤其激动,我也被这发生在脚下这块土地上的故事深深牵引着、熏染着。望着斜对面山坡上挂在两棵树间的看山人所睡的板床,想像着善人行教风化的景象,不由得心驰神往!

过后,王老先生又带我参观了已经坍塌在乱草丛中的王善人的老屋。

从残留的痕迹看,这是一所东北早年最普遍的农家房,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三间房子,中间是厨房,两边房间有住人的火炕,说成是土房却恰当得很。这种房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记得很小的时候都是住的这种房子,不过大部分都要比这好得多,也大得多。那时家庭好一点的才能住五间以上的房子。王善人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人扛活成长起来,最后成为一代贤哲的。真是发人省思!

看完善人老宅之后,有乡人推荐我到一位村里年岁较高的王善人后人那里请教。我便寻路拜访了这位名叫王忠民的老人家。老人家得知我来,十分热情,留我在他家里吃了一顿可口的午餐:“二米水饭(小米和大米)”。吃饭当中他便跟我讲他所知道的事情,又不等吃完饭,就把他那本视为珍宝的书《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拿来给我看,并给我讲述书上记载的事。这本书里边详细介绍了王善人一生的事迹,说到善人如何为人扛活,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奉养祖母,如何资助不满足的兄弟,如何推广善学,治病救人等等……一路行来,平常而踏实,这让我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理解。

带着满怀的感触,我独自漫步在幽静的山间小湖、云蒙山中小寺、茂盛的松林,开始重新认识这片深厚的土地,开始重新度量脚下的路……

刘艳山,2007年8月


【附注】

王凤仪先生,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直隶省朝阳府人(今辽宁省朝阳市)。本为一农民,家贫且穷,少年牧牛佣工,及长扛活力田。后以伦常本分事而悟道,并行道劝世,专门化人,足迹遍东北及华北,影响长远。凡所至,必兴义教开启民智,倡女学纯化人根(据统计前后共计七百余所女子义学),宣讲道德,推重伦理,崇尚简朴,规正风俗,感化者无数。先生一生‘托底就下’,务期“天下大同”,世称“王善人”。

学堂图书室从2003年开始搜集、整理和学习、介绍王凤仪先生伦理思想资料,目前已出版有王凤仪先生《伦理思想文丛》系列图书之一《诚明录》、之二《笃行录》、之三《家庭伦理讲演录》,进一步的搜集、整理和传播工作正在进行中。

本文原出处:http://www.yidan.net/newscontent.asp?id=566&classid=211

王凤仪——女子教育的开创者

王凤仪——女子教育的开创者   推荐:20 浏览:155
原出处:http://www.hehui.org/log/log.asp?fictionTitleID=391

弘毅 发表于2006-12-13 14:42:00

○孔子老年和群弟子言志,他愿“老安少怀”,光(只)说没有做到。我立了许多安老院和怀少园,是替孔子还了大愿。孔子传道,光(只)教男子,没教女子,我办女学是补孔子的漏。

  ○我守坟时,知道世上最苦的是女子,我才立志办女义学,使女子长知识、有能力;成立道德会,教女子学道,使女子明理,能自立生活,不累男人,这是提高女子地位,正是教女子出苦得乐。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太不公平!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生些糊涂子女,世界才不太平。古时周有三母,才生出圣帝明王;有孟母才有孟子。为了改种留良,重立人根,非从女子教育入手不可。将来世界大同,女子也能为官、也能治国,凡是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也能做。不依赖男人,自然不受男人欺,才是真出苦得乐。

  ○古时不许女子读书,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太不公平!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不明理怎能行道?我才立志办女义学,救天下的女子,出苦得乐。先叫我妻去念书后办女义学。当时官府不许可,常被解散,他在此地解散,我到别的地方去办。后来国家也立女学了,我的志愿达成,又立道德会,使女子明道,劝世化人。这也是破天荒,从来没有的事,我儿说我“矜奇立异”,岂不知我教女子,正是翻世界。

  ○古时圣人专教男子,可说是先来“开天”。现在我教女子是后来“辟地”,从此“否极泰来”,女子都能明道,化除禀性,涵养天性,懂得诚意,存心不杂,女子存什么心,就生什么样的子女,分毫不会错。

  ○男子化性是天清,女子化性是地宁,天清地宁生个小孩赛神童。

  ○我们人生在世,第一不要迷信。大家恭敬我、信仰我,说是我有道,这也是迷信的话。道是人人所固有的,守住本分行事,就合道了。比如说女子要学孟母,孟母能自立,能教子,为万世女子师表。你们女界,要能立志去学她,不也就是第二个孟母了吗?孟母的道不也就是你们的道了吗?

  ○女子多苦因为不知足,好往上比,见人家有,她也想要,不知道自己的命和别人不一样,风俗就因此坏的。男人为难她不管,首饰非戴不可!把人看轻,把物看重啦!认为男人为她劳役是应该的。对于男人,不是看着,就是管着,轻者把男人霸去,重则把男人累死。抛弃公婆领着男人出外另过生活,任性而为,怎能没罪?即使有儿女,也难出贵。

  ○道在下边不在高处,高处有险,低处才有道。人能以贵就贱,以高就低,才能出贵,托起愚人,才是贤人。象刘静一老师,原本是清修,她悟明白了妇女道,甘愿下嫁又愚又笨的李永成,伸手就得,毫不费力。往下一矮就出贵,往上一贪准不足,往小一缩就厚实,往大一摊就薄啦!别人比你强,你就不出贵,她不嫌李永成傻,就是贤人。

  ○世俗的人都是知进不知退,象打仗似的,入了阵不能破阵,怎能不受害呢?就象当媳妇的,未出嫁前,不明白丈夫家的道,出嫁后又不知道全家人的好处,这正是知进不知退,所以都离了道啦,离了道还想家道昌盛、子孙发达,那不是“缘木求鱼”吗?

  ○爱不重不生娑婆世界,没罪不投生女身。既生为人就该行人道,人道尽天道返。可惜人都不明白!只想享福不知尽道。吃穿等死,与世无益,这是自暴;孤阴不生,自寻烦恼,这是自弃。人秉阴阳而生,道在阴阳之间,会了自然没苦,怕苦而不尽道,正是违天,怎能成道呢?

  ○世间最苦的是寡妇,古时丈夫死了,女人以守节为贤,那也不合道。有应守的、有不该守的,若是公婆年老,无人侍奉,儿女年幼,无人抚养,或是性好清静,可以守节。如果公婆年壮,又有叔伯,再没儿女,自己又年轻,可以不守。要是舍不得富贵,那叫守财;改嫁怕受苦的,叫做守身;如果再整天苦恼,疾病缠身,就是守苦啦!必须行道,才算守节。

  ○男人中途丢下父母死去,也是有亏孝道,守寡的人,要能替夫尽孝,才算合道。所以守寡的人责任更重,怎么可以自恃欺人呢?又怎可灰心退志呢?

  ○姑娘性如棉、志为根、心存众人好处、身有补助力、以提满家为己任、做一家的贵星。

  媳妇性如水、意为根、身子要勤、心感一家恩,以托满家为己任、做一家的喜星。

  老太太性如灰、志为根、身子要稳、心存众人的道、以兜满家为己任、做一家的福星。这是妇女的真道,不要轻视这几句话俗气,谁能悟透谁有福享,千万别当口头禅,会念就算啦!必须实行出来,才算得道。

  ○志为根是不贪,性如棉是不争,用绵花纺线、棉长不断,姑娘的意,也要象那样长。

  ○当姑娘的对于家庭,身有补助力是消阴命,是和佛国接气;心存众人好处是接缘的,是成神的途径;性如棉,意气发动,是成神的根;志为根是成佛的根。

  ○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水流自然清洁。当姑娘的要是好退缩,不肯讲姑娘道,就象有灯无光一样。

  ○媳妇性如水,性子要象水一般地温柔,水弯弯曲曲流去,说不定流几千里终归大海,媳妇的意也要那么长,把全家人都托起来,象水漂浮东西一样。会当媳妇准生贵子,你看那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随方就圆,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当媳妇的要能性如水,怎能不合道呢?随贫随富、可高可低、总不变它的本性,人能这样就算得道,也就是媳妇佛。

  ○做媳妇的身界要有实行,心存全家的好处,性如水要常乐,就是挨屈打屈骂,也必说是为我好,若是心里没有我,哪能管我呢?若是遇着眼睛有毛病的丈夫,就想比瞎子强多了,能这样想便能知足常乐,这是妇女的真道。道为什么丢了呢?就因为“什么人”不讲“什么道”了。

  ○锦州赵伯心,年轻时就在女义学教书,后来嫁给王家,翁父是双眼瞎,脾气暴躁,婆母是出名的刁妇、又抽大烟,丈夫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流落失踪。她的婆母对她百般虐待,夜晚叫她拿茶倒水侍候到半夜,白天还得教书养活全家,日常不得一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终于把公婆感化过来,不但不再讨厌她,反而喜欢她了,公婆去世,她依礼殡葬,众人都佩服她能行难行的道,受难受的苦,所以我说她是“女状元”。

  ○赵伯心的道行得最真,教书养活公婆,生养死葬是尽了孝道,又教书养活儿子,是人间的慈母。再能立身行道、劝化世人,不为儿子做打算,就是神界的母亲了。人所以不能成道,只为儿女关打不破。

  ○秦方海澜是个女丈夫,为养老母、舍身为妾,为了守节,毁容退魔,为了学道、带病入会,为了救世、讲道论德,为了成道,任劳任怨。人说她是菩萨化身,我说她是化身菩萨,要知道,道是在逆境中修的,德是由苦难里成的,打破难关即登彼岸。

  ○杜朱玉珊又是顶顶(最高)又是顶底(最下面的底如鞋底),她是善东又是老太太,她在家里是顶顶,当老太太要知道全家人的道。当善东是顶底,要能兜底,知道世人的道,能把家里每个人的道和世人的道,都明啦,才能兜满家、兜满世界,尽了又是顶顶又是顶底的责任。一家好、一国才好;一国好、世界才好,要能得着一位古人的道,你就是位古人,得着今人的道,就是活脱生,要能以志为根,便是到了佛国,真能性如灰,也就是佛。

  ○道是什么?就是阴阳。阴阳是什么?就是夫妇。夫妇各正本位,就合道。道落后天,男无真刚、女无真柔,家庭不和,没好儿孙,殃及社会,天下才不太平,世界才不安宁,这是由于人根不良。我教夫妇明道,天地定位,阴阳气顺,子孙必贤,世多贤人,怎能再乱呢?

  ○古人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我所讲的三纲是——一、性纲、二、心纲、三、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字当“领”字讲,今人硬当“刚”字用,要振起乾刚,就欺负女人,把领变成了管,把女人当做奴隶、玩物,不是打、就是骂,还以为是应该的,真是欺人太甚!所以我才提倡先天结婚(从俭结婚),使男女平等。

  ○我所讲的三纲是,不动禀性是性纲,不起私欲是心纲,没有不良嗜好是身纲。丈夫只可领教妻子,不可管教女人,一管便是不纲啦!骂女人是动威风,女人虽不敢还言,可是恼气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动杀气,女人虽不敢对打,可是恨气已存在心里。这种恼恨之气,当时发泄不出去,将来必遗传给子女身上,这不是管女人的大害吗?人是习而不察,真是愚得可怜!

  ○古人所说的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对也从、不对也从,那叫盲从。现今的女子有三赖——在家赖父母,出嫁赖丈夫,老了赖儿女,也不算对。我说女子有个真三从,就是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所以我提倡储金立业,为的是打倒三赖,使女子当个自立的人。

  ○我常说讲道德要男女各正本位,男子以刚正为本,什么叫刚呢?刚就是不动性(不发脾气)。什么叫正呢?正就是合乎正理。女子以柔和为本,什么是柔呢?柔就是要性如水。什么是和呢?和就要合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也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人就是习而不察啦!

  ○究竟怎样才算是“达彼岸”呢?我说男人必须明白女人的道,女人必须明白男人的道,才是人人都“达彼岸”了呢。

  ○现今的夫妇,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管辖、互相搅扰,真成为“地狱家庭”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不相管辖,正是化地狱为天堂。

  ○世人最愚,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以为是自己的人,非管着不可,这叫“抢男霸女”,一旦死了,男的另娶,女的再嫁,谁也不管谁啦!人为财物争贪不已,死后也得扔下,不是愚是什么?总而言之都是为己心重。

  ○我讲的夫妇道,也就是阴阳道,夫妇和、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齐、子孙昌旺。所以我说,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也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乐。现今的人男管辖女,女依赖男,男人打女人,女人怨男人,这叫阴阳不合,家庭怎能幸福呢?

  ○王复乾讲《易经》说:“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我问他:“水是主柔和的,你常耍脾气,怎能算天一生水呢?”朱循天问我:“这两句话,应该怎样行呢?”我说:“男人定住性纲,不发脾气,就是天一生水,女人能托满家,才算地六承之呢。”

  ○男人所以为男人,因为有女人。所以男人必须明白女人的道。女人所以为女人,因为有男人,所以女人必须明白男人的道。若是男人没有女人就成了鳏夫,女人没有男人就成了寡妇,就不叫做男人和女人啦!

  ○男女在没结婚以前,都是以尽孝为主。结婚以后,男人以尽夫道为主,女人以尽妇道为主。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所以不论男女,都必须明道,才能尽孝呢。

  ○夫妇相处,最好是没说,说好、会宠起骄气;说不好,会引起争辩。不相关的人,好歹都不动心,把夫妇也看做不相关的人就合道了。

  ○志界夫妇是忘情的,意界夫妇是淡情的,心界夫妇是牵情的,身界夫妇是粘情的。粘情的就搅,牵情的就怕,淡情的能长,忘情的能真。好也没说,歹也没说,来也没说,去也没说,才是志界夫妇。

  ○志界夫妇是没说的,是互相感恩的,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互相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妻,因为是照着财势上来的,所以糟糕。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我说求己的是先天,求人的是后天。今后的夫妇要夫不求妻,妻不求夫,各做各事,各尽其道,应聚就聚,应散就散,聚也不相搅扰,是和和乐乐的,散也不相挂念,是自自然然的,这就是先天夫妇。

  ○我常说,看女人的意,知男人的身。看男人的心,知女人的身。象王三姐虽住寒窑受苦,可是在她的意念中,她的男人准当王侯,后来真封王了。李学惠的意念里,总以为她的男人打吗啡、不成材,最后果然不成材。我的心里存着我的女人必当老师,我的儿子必成为读书人,后来真都那样了,这便是实例。

  ○男子要以志成,女子要以意成。

  ○天生人都是有福的,为什么享福的少,受罪的多呢?是被风俗刮的,迷了路啦!当官的贪赃,是太太累的;儿子抛弃父母,与弟兄争财产,是为了妻子;违国法、丧良心,都是为了妻子。没有妻子的为自己享福。从这看来,当女人的把忠臣孝子都吃光了,还以为是向着男人,其实是欺负男人。

  ○女人助夫,要考查男人所交游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所谈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话?读书人谈话若是没有义气、心性狭窄,做官的若是不讲廉耻、好贪赃,当女人的若能把他劝化过来,才真是助夫成德呢!

  ○我一生过人的地方,是为了公益,立志办女义学以后,不再顾妻子。别人做的善事很大,总免不了顾妻子,所以不如我。朱循天过人的地方,是绝不管妻子,他劝她六次,她不但不听,反而一定要离婚,他也没动性,所以高出众人。俗人笑他怕老婆,我说他是三纲领的“状元”。

  ○世俗结婚,上等人论财势,为了享福;平等人论产业,为了生活。当姑娘的,向娘家要嫁妆,向婆家要彩礼,没有要道的。现今的女子有了知识,嫁给有财产的怕累身子,嫁给没财产的又怕受穷,怎么都不放心,也没在道上。女子若不彻底明道,世风也难改,我道也难行。

  ○我提倡先天结婚(从俭结婚),当姑娘的结婚时连娘家的一件衣服也不要,为的是改善风俗。女子有了男人就有私心,把丈夫当做“私人”,不是管着,就是惦着,也不算对。所以我又提倡女子要储金立业,为的是打倒“三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依我说,男子储金立业,节制住争贪,会当男人是立住了天心。女子储金立业不累男人,会当女人便是立住了地心。居什么位会当什么人,就是为生民立了命。做到了这些,正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了。

  ○创业时代是后天,立业时代是先天。以争贪为主是后天,以谦让为主是先天。我提倡储金立业先天结婚,正是往先天世界拨民呢!拨过去的就是先天的民。若是名为先天结婚,仍存争贪的心,或是立业后心不知足,那还是后天的民。总之,不论会内会外,用志意当人的便是先天,用心身当人的便是后天,是不是先天,不在形式,在乎实行。

  ○我从前提倡立业结婚,现在又选拔成人,重立先天世界,人们都轻视我所办的事,以为狂妄,岂不知,我受人轻视的地方,正是我行道的妙处!现在看似不足轻重,等百年之后,就会知道我所提倡的,都是改善社会最重要的关键!

王凤仪《家庭六步教育》浅介

王凤仪《家庭六步教育》浅介
(作者不详,请知晓者告知后添加)

重视家庭教育 正本清源 造福人类

按语: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太古的原始时代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人类的道德文明准则与文明框架也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但是,对今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精神文明的道德素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类不仅仅要为其自身的幸福而活着,亦应该为整个世界人类而着想。在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重视家庭教育,正本清源,造福人类,并期望达到世界和平”。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农民思想家、教育家王凤仪的《家庭六步教育》正是阐述了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关王凤仪先生的事迹,2002年第七期《中国国情国力》杂志有详尽报道。世人称他“善人”,他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致力于倡办女义学和研究家庭伦理教育上,真可谓鞠躬尽瘁,令后人敬仰。他研创的《家庭六步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了光辉的一页。笔者在此仅就王凤仪的《家庭六步教育》作一浅介。

《家庭六步教育》顾名思义,分六个层次:

一、根本教

1、根据教育 根本教育,尤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即先天之根本。有夫妇未有子女以前,先须求根本的确立。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男主纲正,其性主动,动而为阳;女主柔和,其性主静,静而为阴。故曰,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合子孙必昌,夫妇是子女的根本。当胎儿受孕以前,为父者性情光明,行为正大,为母者性情温柔,贤良贞静。孕儿父母先有道德精神的涵养,纯正善因,固本培元,行先天良好的根本,也即是宁静至善的肥沃土壤,将使孕儿得到良好的根本,必定生贤明俊秀之子。故曰:父母性善,子女性也善;父母性恶,子女性也恶。好似辣椒结子,其味必辣;酸梨结子,其味必酸。又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谚语,有力地说明植物界的遗传性和规律,这是生物之自然,此乃因果之定律。人类为高级动物,也未超出生理因果之外。然欲求示来子女德、智、体的发展,希望成就超群拔萃的人物,非由先天种灵的正气,即宁静至善的土壤。自古圣母皆贤女,恶夫生孽儿。所以,有孟母才有孟子,也说明一母生九子其性各不同。因人有七情六欲的感召,加以环境善恶的变迁,造成的一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原因。由此可知受孕之前,父母性心身的善恶遗传,关系将来子女的性心身的善恶,此乃自然之理。凡家庭间为父母者,对于培根本岂可轻忽,是以根本教育的良否,关系到子女贤愚。夫天地化生万物,各有遗传的本性,绝无差异,是以根本教育为人类生理上的重大问题。

2、妇德根本 “女子为世界的源头”,“要想世界好,必由女子身上作起”,“女子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繁荣,世运兴衰”。有贤女,才能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才能生贤明子女。家庭有贤明子女,就是国家的健全国民,可见妇女的责任重大。这是正本清源的根本问题,王凤仪先生费尽心血兴办女义学,提倡,“妇德女道”,为造成贤妻良母,就是实现“正本清源”,要求妇女立身行道,变化气质。王先生曾言媳妇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已任,比作一家的喜星,其寓意很深。若是媳妇生性贤淑,或在母家受过良好教育。结婚后,定然能担当家庭主妇的责任。对妯娌、小姑情感圆融,遵行妇德女道,立孝悌的根本;“意”重诚敬一团和气,雍雍睦睦;性情如水的柔和,能低蔼就下,勤劳工作,随方随圆,又能随遇而安,无忧容无愁色,如水之活泼泼的。这样尽道,尽得圆满尽得真了,便算是妇女的至德,达到坤道,“地宁”的目的,也就是根本教育的善因,将来定生贤孝子女,有功于家邦,功德莫大。例如,以水比喻,污池之水,多生泥鳅、黑鱼,沧浪之水偏生鲫鱼。如清水江流能产金鳞之鲤,汪洋大海涤潜变化蛟龙。这是根本教的铁证,是立身于根本教育的简略说法。

3、男纲根本 男子一定要明白坤道,本乾道实行纲领之道,是求根本向上的用意。希望将来的贤子女,立后世人根。男女的婚配,不是偶然的,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男子如求得淑女作内助,那是一生的庆幸之事,如遇性情偏假之女、刁愚妇女,不顺清理,不遵妇道。男子绝不能打骂,一定要定住自己的本位,用纲正导入正规,示当然之义理,明夫妇之正谊,为生贤明子女,涵养中天,以培德根。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寓意是说无好后人,败坏祖德那是大事,不是指无儿女的说法。所以,为男子的必须明白三纲之道,明天理、明道理、明情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切记实行,并以身作则,外立德善,内行孝悌,夫义妇自顺,夫妇好和,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将来定生贵子。因此,男人们必作到纲德中正,天清的地步,立根本教育的基础,留贤明子孙。此是男人立身于根本教育之说。
二、胎教

1、胎教意义 胎教是说受孕后,胎儿居母腹中与母体属一脉,经络相关,智愚贤否,实为重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胎教,从涵养自己性情,讲求自己生理,以固卫生的根本。这时,母亲若是时刻心存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英俊人才;若心存邪欲,专好奸贪伪诈,必生败子凶徒。胎教的意义,实为“教母”。若真明白胎教的妇女,子正气受孕后,必主敬存诚,举止庄重,为子女良好的基础。如物出于模型,也如成实籽种,播种于肥沃土壤,必达嘉禾丰登之兆。否则,不知改良土壤,绝难发好芽,更无收获之望。

2、胎教修养

当怀胎之始,极宜栽培心地,涵养性天。足以耳不听恶声,争吵乱音,不闻是非之语,勿听不吉之言,是守非礼勿听之义,目不视恶色,不看邪僻丑陋,勿视杀害凶暴,不见奇形怪状,是守非礼勿视之义;口不出恶言,不道妄语、绮语、两舌,尤不可讲怪力乱神的故事,是守非礼勿言之义;行必稳,坐必正,寝不侧,立不跸,席不正不坐,是守非礼勿动之义。动容周旋务求中正,喜怒哀乐,宜求中节,整洁衣装,清净屋宇,墙壁上多挂圣贤哲士之像,案头上陈列圣经贤传之书,使孕妇观感而生纯洁高尚的思想,则胎原因之化合,将来产儿必然聪明俊秀,脑力充沛,富子思想,及至成年,定是奇才多能,做国家的栋梁,经邦济世。

妇女在十月保胎时期,切莫以气禀性用事,阴浊之气集聚之内,胎儿被不正气之气绕于心灵,将来所生子女不是夭亡,便是多病。儿在胎中就给种上毒气,使胎儿没有得到先天之正气,于无形中害其子女。论说气禀不化,害处很多。这是孕妇传给胎儿受病的重要原因。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五阴性质的的害处:阴木不化、怒气冲冲、小儿落地、就得抽风;阴土死板、又犟又拗,生下小孩、面黄肌瘦;女性太弱,阴水愚鲁,往往生孩,寒气在腹;又急又燥、阴火内炎、生孩不育、非黄则疳;阴金好纷,口如刀锉,小儿下生,虚喘咳嗽。性质不良,家庭不幸,何故夭殇,胎中受病。

按照五行性道理详细观察推求,孕妇如果常常发作五阴气质,定会影响胎儿,就是长成之人,也被五毒:“恨、怨、恼怒、烦所害。人如果为一时之忿气禀性发动,发大脾气,如同下大雾一样,一切青苗都能雾坏,可想那胎中小儿,比小苗还柔嫩,哪能受了孕妇的心性暴动,发大脾气呢。如果气质不变化,虽富贵之家,多学多识者,也同样难求贵子。因此,希望妇女们觉悟,认识自身责任的重要,对于家庭和国家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有孕无孕,最好的目的学学妇德女道及性理伦理,担起正本清源的责任。

3、胎教卫生 在孕育胎儿的过程中,起居有时间,饮食有节度,不许劳逸过度,饥饱不匀,或暴喜暴怒。居室的清洁,饮食的调和,处处都合理化。适中保育胎儿的善法,孕妇宜习小劳为妙,时常行动,不可久坐久卧,也不可伸手高处取物,以防跌倒,睡眠要两边换睡,不可一边睡,以免小儿形貌偏斜,饮食宜清淡,不宜肥浓,宜甘平,不宜产热,青蔬白饭,富子养分何必厚味,但妊娠中好犯的偏食毛病,喜吃特别的食物。要想生智慧子女,型容端庄,非努力避免不可,特别是烟酒、大鱼、大肉更宜少吃,这些都与胎元有害甚深。胎儿受麻醉性的影响,将来生育后,有可能是不健康的孩子。关于胎儿自身必要的成分,都是分取母体的养分。孕妇的卫生和健康,与胎儿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妊娠中得要充分摄取良好营养,经常吸取新鲜空气,多受取日光浴,加以柔软的运动是为孕妇最高尚的卫生。
三、襁褓教育

1、襁褓教之浅言 从初生至一周岁之间,为襁褓时间,是小儿萌芽时代,又为人生初步时期,也是哺护时期,须时刻赖母亲照扶,以及应施行教育。母亲看护适当,保全小儿的健康,性灵发育。第一有益小孩的卫生;第二要收拾得灵便;第三于经济上不能耗费,可常久如法抚育,体贴尽致,这是襁褓时期的工作。

2、旧习襁褓之害 旧习襁褓是用褥布裹包,再用带掐子把小儿的两手紧紧束缚在胸的两则,然后用条小带把两腿缚住,放在布袋上,小儿便不能动转,枕坚硬的枕头上摇车子等等。这些于生理上多生弊害。

3、襁褓教的改善 以上的旧习惯,是我们家庭育儿应改善的,应按小孩的天然体来论,不需裹包,不必使带掐子,小儿睡卧要他自由动转,得其自然发育,免去一切弊害。这样能增加健康等等。所以,无论男女有健康的身体,方能作传大的事业。因此,体格发展与否,关系到人的一生前途与幸福,希望为儿母者,深加研究,改善不良之旧习。

四、乳教

1、小儿哭时哺乳之害 小儿食乳,本系人之天然的性能,但乳哺应有定时,相当次数,最少须要两个小时或三小时。生后满二十日,夜间可以不给乳,母子均得安睡,胃肠得其休养,小儿自然健壮,若办不到,稍给些乳亦可。但哭时不可喟乳,小儿啼哭时,正是运动,于生理上无害。若每哭必乳,小儿不知饥饱。乳头入口不知拒绝,便承顺吮食乳汁,终必停食结聚,久则伤脾应当注意。

2、小儿仰卧哺乳之害 小儿仰卧哺乳容易呛着,食管气管易伤,经此一呛一吐,小儿的顶脑门以及耳鼓、眼球,周身血络,大受震动,腹内五脏,也受颠簸,立时满面红涨,眼泪流淌,气息作喘,是小儿仰卧哺乳之害,应当注意。

3、气禀不化哺乳之害 乳妇与乳儿的性情的智愚,体质的强弱,可是关连一乳气血相同,勿问乳儿将来如何,但观现在乳妇气度的形象,可知婴儿性情的变化,发育和健康与否,以及常见疾病一切情况,皆由于妇人气血变化而来的。气血的变化,是性情发动所感召。所以,妇人五行性阴浊气质(即恨怨恼怒烦)不化,着急上火等等。因此,乳儿的强弱、愚智和疾病,都是由乳妇所传给的,对于乳儿的性情影响甚大。所以,气禀不化,哺乳是有害的。

4、心情暴动哺乳之害 妇女处于家庭之间,如不明礼让,往往因一些琐碎小事,致生争端,惹起心性的暴动。同时“五毒”恨怨恼怒烦的发作,性动情迁,气质不平,而身内的气血也随之变化,暴怒时乳妇的乳汁含有毒质,小儿食含毒的乳汁,是导致各种急慢性病的因素。所以,心性暴怒哺乳是有害无益的。

5、乳妇即知即行 乳妇应知晓上述喂乳之害。希望有乳儿的妇女,应当存心研究,要养成乳儿顺从的美德,在给小儿乳哺前,乳母端坐,少息五、六分钟,待气息热度平复后再喂食等等。乳妇的气血关系到小儿的健康和幸福,若能化除性中一切阴浊气质,培养心性,实现慈良贞静,欣然喜色,处人处事,情感圆融,随遇而安,使心意温柔而常和乐,涵养气质清和,则血中自然无阴浊气火。这样小儿食清净之乳,将来必然聪明,体质发育自然健康。所以,乳妇的天性要纯善而柔和。

五、婴儿教育

1、婴儿教育 小儿初离襁褓,已有简单的智能,稍解人意,应导入正轨。婴儿知识初开尚未发达,有很强的模仿性,但是不能分辨善恶,最易染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对于教言教行的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务必教礼让的美德,真诚的习惯,切不可娇生惯养,放纵其任意任性的恶习。作为父母一定要把子女引导好,因为他们是第二代国民,关系国家的兴旺、家庭的昌盛。一位教育家曾把小孩比作一棵小树,并说:“这树在生长的时候,一任其便,而不加以扶植,修理标本,这棵树是很难成为栋梁之材的”。所以,对于婴儿的教育,亦正如此,为父母者,最好要有一定的规律,给与小儿良好的印象,发展正当的理智,使其健康成长。

2、婴儿教之弊害 已往习俗的弊病,是讲给小孩不良的故事,不合乎教育,都是近乎习性禀性的。还有孩子哭,母亲无术,就用狼来啦、妖精来啦,等等怪异的诳语,吓唬小孩,这样能使小孩感受惊恐之症,对其心身之发育大有影响,或用哄骗做饼买糖使小孩不哭,久之儿知受骗,便哇的一声大哭、特哭,再说做饼买糖,儿也绝不再信,此种诳语,不但对小儿失主,且能导致幼儿说谎,为父母者切记注意。

给小儿用以上种种恶作剧,是最坏的恶习。若不戒除而改善,与小儿有很大的影响。还有最恶劣的习惯,是教小孩骂人。试想,小孩子学说话,就给他装个忏逆的印象,正是不孝之始。若稍渐长,再加溺爱偏疼,这小孩将来虽然不能打爹、骂娘,也可能气得你发昏,还想成好人,怎么可能?我们很好的孩子,何不引上正路向上发展,为什么偏向坏里教呢?

婴儿的心性是洁白的,如白绫一样,往上染什么色,就成什么色,一经染上了色,就难去掉。所以教之以善则善,教之心恶则恶,习惯成自然了,随父母为转移。关于婴儿的德智体之育,都要教之以道,育之以德。教言教行,学诚学信,尚礼尚让。最好是父母以身作则,使儿效法,养成良善之德行,为立身之根本,必有厚望。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可影响孩子的一生。
六、儿童教育

1、儿童教育的重要 现在的儿童,是将来国家社会上的中坚分子,所以现代的文明国家,对于儿童教育极其重视。但与儿童的密切关系的,当然是家庭,尤其是儿童的父母。教育儿童的重点,有两个时期,由二、三周岁至六、七岁,是完全受家庭教育时期,自七八岁至十三四岁,是受学校教育时期。一般人往往以为把儿童送入学校,就认为尽了教育责任,其实自儿童初生到成人,父母永远不能卸其责任的,尤其是儿童入学校之后,更应注意,还得以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使儿童得以健康的成长。

2、儿童体育的向上 儿童体育的锻炼,教育儿童不在贫富贵贱,是要父母尽其教育的责任,注意儿童的言行动作,因他尚缺乏自觉的目的。如有错处要切实指教,怎样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等等,这样自然就被你导入正轨并向上发展,使其健康的因素不断的增强,对于儿童的将来,实有莫大的影响。如古时孟母三迁教子,正是为防止恶习,儿童稍长则每天喜欢户外活动,舞蹈、嬉笑以及高声吵闹,奔跑等事情,父母要引导以相当的游戏。设备教育玩具,引起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的身体得到自然的发育,具有活泼的精神,勇敢的气概,使其健康的生长,这是儿童的体育的发展。

3、儿童智育的启发 儿童的知识渐开,脑性很清灵,好奇心重,幻想力强盛,记忆力和注意力,同时并增,故多模仿力。再稍长些则又喜察问,如见蟋蟀便问为何展翅有声,想起鸟雀便问是否会说话,鱼虾夜晚是否睡眠等等,这都是注意力与记忆力的表现。这时父母要善于正确引导,当儿童有问之时,给以正当的答复,因其知识程序以赐教。再给讲古今忠孝的故事,或圣贤事业的功绩,随时随地教以各种的学业,与各种常识。如天时、方向、气候、地理、人情事故等等。

再示以发奋的正道,自强不息的精神,多才多艺努力进步求人格的向上,效古圣先贤志愿,破除儿童的退缩、自欺、依赖的心理,养成来日有独立办事的能力,有发明创作的精神,有经邦济世的才干。这即是儿童理智尚未发达,于此是非莫辩之时,正好启发他智力,引起他向上的志趣,这便是儿童的智育。

4、儿童德育的培养 儿童的接受提示性、报施性、积蓄性都含有德性的成分。如遇儿童跌倒,父母快快称赞我的好孩子,跌倒总不哭,你看这回跌倒,能够自己站立起来,儿童受此正面的提示,稍有损伤往往不觉痛楚。再如儿童见人之物欲要时,急应提示说,非我之物要之失礼失义,有伤廉耻,儿知廉耻的可贵,即不能要了,若与其他儿童相争,则提示说,我的孩子明礼义好让人,儿晓礼让之高尚,随之息争,如果儿童稍有孝悌礼让的行为,父母因势利导随时称赞,加以鼓励,这样渐渐的启发,儿童便有倾向道德的观念,有时训导以五常之德,示五伦为人道正轨,遵八德之行,教之仁慈爱物,养成道德之根本,并教以长大孝亲尊师,感恩以报德。再可因其性教以自立,兼能重视公共财产,保护公物,养成公德美行,为建设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便是儿童的德育。

5、儿童犯过之规戒 父母关于儿童的德智体三育,即有以上的要点。遇儿童顽皮的,更得有适当的体罚,如儿童击毁器具,玩弄火源等,不得已而若加体罚,使知警戒。更应注意的是,应禁止的事,不论何时必须禁止,又如儿童哭闹,呵斥也不听从,体罚更惹烦恼,惟有禁食以作警戒,见他真正悔改再宽恕,但正当责罚时,任何人千万不可护庇,以免增长儿童的娇惯性。儿童稍长举止种种不规矩动作,或咆哮急噪,喧哗争论等等情况,若不就初犯时严加惩戒,长大更恐难管束,还有儿童习惯浪费,任意自由外出交游,接爱不良儿童为朋友,必于初犯时加以严禁,但父母训育孩子,首先,平时要做到以身作则,再指导他的将来,感化儿童自知前非,诚心悔过,这是严慈兼施根本的规戒方法,教育儿童不要当着众人而加以责斥,如果丧失儿童的廉耻,久之儿童就失去了廉耻之心,作坏事也不知可耻,受打骂也不知可耻,这不知耻的儿童,虽有良师也难教育,此失教之过不在儿童,而在儿童父母,可见父母的责任重大。

6、入学时期的注意点 养不教是父母之过,儿童到了学龄,应速送入学校读书,切不可溺爱,误了求学的光阴。当儿童上学时期,父母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在学校很听老师的话,可谓是有命必从,对老师的吩咐注意和信仰,胜过父母的训示。所以,对于他们的应用应行付出的一切供给,父母一定要预备齐全周到,不要阻碍他们学习的兴趣,随时训示要知爱物,经心保管知物力的维艰,来之不易,不要浪费与弃失,关于儿童书包的检点,每日应有一次,是否整齐、清洁,书籍文具等物的增多或减少,如见多物时一定问明此物来源,是同学给的,还是拾到的,或偷取的,因情形严加规戒。更是警惕示以好恶,则儿童必知自禁,如一般家庭的父母以为儿童入了学校,得受师长教育,对于上学放学的事情,学生成绩优劣等等,概不过问与察看,大多数的儿童入校后,所犯的毛病都因此而发生,回到家来,也要时时督促他们温习功课,最好规定好时间,时间以外,可以任意他们去游戏活动。但不准外出。所交同学是否良善,一定要帮助掌握。再教他们学自治的能力,衣装要整齐清洁,教导行走的仪式,途中见人要有礼貌,道路交通的规划要遵守等等。这时,儿童已粗知人情事物,更要教他处人处事要合群,孝敬长辈,尊敬师长,谦恭敬让懂礼貌,开言就坐,起立都要有安祥大方的气度,这些都是为人立身之理,必教儿童学习做到,人格定然完美。

以上是王凤仪先生《家庭六步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理念是他总结了人类的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经验积累。他说:“全球各国都是由男妇两个人集合的,先有男女而后有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等,这叫五伦。要想世界好,必有好国民,欲有好国民,必从女童做起,姑娘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和乐繁荣,世运的兴衰,欲期世界和平,必须正本清源”等等。说明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责任,父母的举止言行,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夫妇为人伦之始,未来子女的父母。男子必须要深明义理,作到纲德中正,立根本教育的基础。夫妇和是孕育伟人、哲士、对贤的土壤,土壤肥沃,子孙必昌。但是胎教这块土壤更为关键。自古圣母皆贤女,有贤妻良母能生贤明子女,才会有神童,教育出圣子。这是从古至今注重根本教育与胎教的不变定律。例如女子在怀孕后,能心存伦常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聪慧人才。因胎儿在母腹里与母体是一脉,经络相连,气息相通,母亲的存心和行为可直接影响孩子的终生。有例可证:如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母新颜氏就是实行胎教的典范,孔母在尼山祈告后,及至有孕,每日斋戒,不敢起一邪心,生一妄念,一片至诚生贵子,担当济世化民的重任。在这样宁静至清的土壤里孕育圣婴,必然有所得,后来生了孔子,可谓真慈母,这说明有圣母才会有圣子,足以证明胎教和母亲的存心与品格的修养,对胎儿以及婴儿和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为母亲之举对孩子影响至深,最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亚圣,与孔子形成了儒家学派。

综上所述,我们提倡王凤仪先生的《家庭六步教育》让更多的人们都深明根本教育和胎教的意义,是多么的重要啊!

近代中国的道德家—王凤仪

近代中国的道德家——王凤仪
(作者不明,如有人知道请知道之后添加)

  很多人都了解他,也读过他的书。民间都称他为——王善人。他一生至力于道理研究,为了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他呕心历血。奋斗一生。他老人家发明了性理疗病学说,和女子德道学说。对其他的方面也很有研究。他创办了六百余所女义学,救无数的女子出离苦海。后来担任道德总会的宣道主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才。 

  王凤仪名叫树桐,字凤仪。生于清同治三年(甲子年、民前四十八年、一八六四年)十月(甲戍)初三日(庚午)子时 (丙子)。热河省朝阳县(清直隶省朝阳府),城南一百五十里,云蒙山前,树林子村人。家庭贫寒,从小没上过学。十四岁给别人家放牛,也就是当童工。东家吩咐的每一件活儿,他都兢兢业业的干好。让他放牛回来再烧十二铺炕,并则定他每天只能烧两捆秫杆,他就考察怎样即省材又烧的热。让工友们睡的暧和一些,,他就冷天烧大捆,不太冷的时候烧小捆。年岁大的工友住的炕总是烧大捆。冬天生牛犊时,怕牛犊冻死,他就把牛犊抱到伙房里(工友住的房叫伙房)。他放的牛毛色油光水滑,生的牛犊也没有损伤。他常说:因为有牛,东家才给我饭吃。若是不爱牛,就太没有良心了。 

  凡是东家吩咐的事,他都是尽心竭力的去做,不让东家分心。满工时东家说:“你做的太好了,你真忠诚可靠,将来一定能成人”。 

  一、用心考察富人家 

  他一边给富人家抗活(做工)一边考察富人家为什么富的?他在给一个性张的富人家做工时,发现张家的富是从节检上来的。他也就开始节检,他从张家挣的钱一点也不花全给家里,并且鞋也省着穿,他妈一年给他做两双鞋,他只穿一双剩下一双卖了把钱给家里。有一年天大旱粮食欠收家里没粮,去借也没借到,他就学“范公画粥”。把家里的粮平均分,每天定量不够的部分就用菜来补充。来人时也是只加菜不加粮。这样就解决了缺粮的问题。他姑姑家很富裕,而且在当地也有名望,他就特意到他家做工。考察一下他的姑父怎样成的名,暗中留意他家的一举一动,发现他姑父非常的尽孝,对他母亲关怀的无微不至。无论大事小情,只要他妈一开口,他都服从。有一天地邻把他家的地霸占去了一条垄。他去交涉,地邻又不给,他想进城打官司。向他妈一说,他妈说:“祖上的家法是吃亏常在。俗语说:‘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你明天做几桌洒席,把占地的人请来,再让老亲少友来作证,重立地界免得日后子孙再起分争”。第二天他果然这样做了。侵占土地的人面红耳赤的说:“我老糊涂了,大先生,别说了,我错了,地是你的”。由这件事王凤仪知道了,他的姑父是从孝字上成的名。于是想起了他自己的爷爷,虽然儿孙满堂,那么大的年岁自己还单过,当孙子的多没面子呀!立即把他爷爷接回自己家里养老。 

  王凤仪天性淳厚,虽然没上过学,但很有心计,在他给别人家做工的期间,知道了富人为什么富,而穷人为什么穷的原因了。他说:富人的家,都是有文化的家庭,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都有实行。受别人的尊重。还有,人的性情(脾气)主富贵,性情好的人准富,任性耍脾气的人准穷。所以俗语说‘穷脾气’。意是贵贱的根,诚意为人的人准出贵,任意胡为的人主贱。所以俗语说‘贱毛病’。 

  二、勇于实行 

  王凤仪老人家是只知有人,不知有己的人。处处为别人着想。他常说:“人落在苦海里,要是没有会游泳的去救,自己很难出来。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时的,还在因果里;救人的性,是永远的,是一救万古,永断循环。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时的,救性是无形的,是万劫不朽的。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坠落”。他以为有文化是救人的根本。当时他们周围几个村子才有一所私塾(个人办的学校)。遇上灾年上学的孩子少,学校难以维持,他就主动到邻村劝孩子上学,学校为了生存又把学费从三吊钱提高到五吊钱。有的家庭出不愿出五吊钱,他就暗中给孩子补上两吊钱来维持学校的生存。 

  一九○○年(光绪二十年)王凤仪三十七岁。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八国联军又进了北京。当时,时局动荡,很多爱国志士,忧国忧民,又没有救国的良策,就都集聚在寺庙里,恳求神佛,指示迷津。清朝皇上降下圣旨,叫全国各地举人、秀才、都为国教民,宣讲善书,挽正人心。王凤仪积极支持,义务给宣讲堂抹墙、搭炕、间壁房子、打扫院落。宣讲内容是:提倡五伦八德,神人共架救生船,大开普度等。行善积德的事情。有一天,他听别人讲《双受诰封》(三娘教子),讲到小东人在学房里,听同学说三娘不是他的生母,他回家后就故意不好好学习,三娘督促他,他还说:“你不是我的生身之母,若是我亲娘在,我那能受你的冤枉气呢?”三娘一怒之下,就把织布的机头割断。家奴老薛宝,听到吵闹,出来问明原委,就向小东人说:“三娘为着教养你读书,日夜在织布,望你长大成人,光宗耀祖。你万不该恶言相加。赶快头顶家法,请娘亲责罚。”于是小东人便跪在三娘面前,认罪说:“孩儿年幼无知,忤逆娘亲,请教训孩儿,打儿几下。”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和你一般见识,想来动肝火。”母子言归于好。王凤仪听到这里,心里奇怪,她们俩不是在吵嘴么?怎么又都各自认不是(认错)呢?想来想去明白了,怪不得人家是贤人,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呀! 

  在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想,看别人的毛病(缺点)自己就生气,正是不明理的地方,所以自己是个愚人呀!于是他就大声问自己:“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一路上喊这两句话,走了十里路,一直到家。夜里还自己问自己,问的自己笑起来。把过悔真了,就顿悟从前皆非。第二天一看原来长了十二年的疮痨,一夜工夫,竟结了疤,以后完全好了。 

  所以我在以后给人讲病的时候,就告诉人们,若能把自己的过悔真了,就能好病。这种方法是我从自身的经验上得来的。 

  在王凤仪三十五岁的这年,当地有名的善人——杨柏出事了。杨柏、字荫轩。为人忠厚,好做善事,施衣舍粮,救济贫民,又宣讲善书,化俗成美。可是,当时的地方不靖,胡匪四起。凡是富有人家都朝不保夕。几个抽大烟(吸鸦片)的人,因为没钱,想从杨善人那里搞点钱,买鸦片。就向他敲诈勒索,被村里人知到后就不让他们了。把这几个人捆起来,送到朝阳府治罪。让人大获不解的是,没几天朝阳府也把杨杨善人抓去入狱了。王凤仪知道了这事,认为杨柏是这一方的善人,如果被土匪牵连,打冤枉官司,以后就没有人肯做善事了。于是决心要救杨柏。 

  王凤仪只是一个农民出身的长工,没钱没势拿什么救杨柏呢?他有办法,每天不分昼夜的问天,一连问了几天也没有想出办法来。他心里很着急,如果这样迟延下去,杨柏不要遭大祸么?忽然他又想到古人羊角哀救朋友是舍命全交呀,只在家里问天,怎能算是学古人呢?于是也不顾天黑路远。连夜就去了杨柏住的村子。边走边喊“杨柏死了,我也不活着!杨柏死了,我也不活着!”。走着走着,天竟然亮了(黑夜见白日)!这时他明白了天道。也知道杨柏官司的来龙去脉,和因果报应,知道怎样给杨柏完结官司了。按他的方式去做,杨柏果真安全出狱,和他预想的一样。 

  三、守墓明道 

  由于王凤仪热心于公益事业,勇于帮助别人,处处行善,深受当地人的爱戴,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帮忙,被人们尊称为王善人。渐渐地他的名字竟被人们忘了。他三十八岁时,父亲去逝。安葬好以后,当众宣布为父亲守墓三年。就在父亲的坟墓旁盖了个窝棚(简单的茅草房)。在守坟其间,他想我的家乡地贫民穷,穷苦人即使有药方,也买不起药,于是立志要守会讲病。什么药也不用,叫病人立刻好病,那该有多么俏皮(美好)。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想到,他守到一百天,真守灵了三界。不只明白了性理疗病,还得着了封神榜。当时诸佛诸祖,各界神仙,都来和他“答查对号”。整整忙了三天三夜。他讲病如神,求他讲病的人非常多,都有从一百多里路赶来的,有的等到天黑还没轮到讲病。也有等讲完病天快黑了,没办法回家,只好叫人送他们到村里去讨宿 (借住宿处),每个人由他家分给一碗米,求人代饭。要知道他讲病是纯粹的尽义务,不收别人一文钱,而且还给病人饭吃。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王凤仪老善人又说:“世界不好,是由于人根不良。人根为什么不良呢?是因为母教失传,古时候有孟母才有孟子。拿天时来说,小康世界要变为大同世界,就要有无数的贤妻良母,多生些孝子贤孙才中(才可以)。可是那时的风气是重男轻女,女子很少念书的。拿他的家乡来说,竟没有一个识字的女人,更没有一处女塾。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不明理怎能生孝子贤孙呢?” 

  同时他也了解到世上最苦的是女人,她们担负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且还遭受着丈夫的欧打和婆婆的辱骂,整天忙个不停,还得泪水洗面。明道后就立志办女义学。打倒女子,在家依赖父母,出嫁依赖丈夫,老了依赖儿女的三赖生活。教女子长知识,学技能,能自立,永不依赖男人,救女子出苦得乐。将来世界大同,女子也能当官,也能治国。 

  王凤仪老善人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先从他家做起,他四十三岁那年,他妻子三十八岁。他的儿子已经上学了。把妻子送到女塾读书。这在当时已是标新立异的新鲜事。他的妻子边走边哭,王善人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乐,笑世上的风俗真可怕!现在的人叫他学坏容易,学好真难啊!他的妻子在校学习用功,很有成绩。后来王老善人办女义学时,他的妻子是他的得力助手。王善人在外面忙于救世度人,无暇顾及家里。他妻子又到公办学校教书,就用她的工资来供养她儿子上大学,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王善人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可见他老人家的远见卓识。 

  在王善人讲道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件事;朝阳县团山子村王家,是王老善人母亲的娘家亲戚,在先开煤窑,后来子弟都不务正业。王善人讲善书时走到他村,他问王善人说:“我有什么罪呢?怎么我家子弟都抽大烟(吸雅片)、耍大钱、不务正业呢?”王善人对他说:“就因为你在穷人身上刻薄,所以穷鬼都投生到你家来啦!在你没当窑东以前,工人每夜有顿面饭,你嫌费,改为每人两块豆腐。买豆腐你又嫌不合算,自己磨豆腐,别人家半斗豆子打一百块,你用二升半还要打一百二十块,这不是刮穷吗?每逢年节,你家大小股都杀猪卖给工人,正价是二角,你家二角半,十二两算一斤,不卖还不行。卖旱烟、干粉也是如此。因为你怕穷,在穷人身上刻薄,所以穷鬼都投生到你家里来了!你自己做的,还问谁呢?”他听完了,哭着走了。 

  王善人说:“天生人都是有福的,为什么享福的人少,受罪的多呢?是被风俗刮的,迷了路啦!当官的贪贼,是太太累的。儿子抛弃父母,与弟兄争财产,是为了妻子。违国法、丧良心,都是为了妻子。没有妻子的为自己享福。从这看来,当女人的把忠臣孝子都吃光了,还以为是相着男人,究其实是欺负男人。” 

  “心是造因果的根,要有一点点私心,丝毫的牵挂,心里就有黑影,就不能‘了尘’。不能‘了尘’就难逃轮回。所以必须死了后天心,才能永断因果的根。” 

  四、讨饭访道 

  王善人身上从不带钱,也不坐车,只靠两条腿走路。这次讨饭访道。从海城县腾熬堡出发,沿途寻访好善的人家,不论是什么宗教,只要有善名的,便前往拜访。每逢快到饭时,就向人打听,前面是什么村庄?村里谁家行善?问明白了便在那家门口静候。等有人出来,上前施礼,烦他请主人出来。等主人来了,再施礼说:“我们是办善的,求方便一顿饭吃。”要见主人有为难的样子,便说:“我们是求方便,不必为难。”便再走一家。如遇主人慷慨,立刻叫人拿饭来。便再施礼说:“我们是宣讲善书的,在外面吃不惯。”请求到屋里去吃,为的是借吃饭时,给人讲讲道,若遇有病人,顺便讲病,结结善缘,就不白吃人家的饭。象这样讨饭三个月,行路二千多里,也没访到一位明白人。 

  这更加强了王善人行道的决心。他老人家的道就向世上的指路明灯,照耀着人们生活的方向。 

  五、办女义学 

  尽管女义学是教女子学道,脱离苦海。对世上有功的善举。但当时人们从没听说过,也没见过。一般人少见多怪。办学三年,谣言四起,并有人登报说传邪教。所以受了很多挫折。甚至有时不得不停办。但他老人家从不恢心,他说:中国这么大,这地方不行就上别处办。风声紧就放一放,等过后再办。 

  最困难的还是学生,当时的女孩子从没读过书。都是在家里做针线活,或是干别的挣钱,存起来等出嫁时使用。家长们也不愿意女孩子出头露面。说上学还得做好衣服,家里没钱,如果在家穿啥样的都行,出门可得穿好点。于是,办学的善东们,还得给每个学生做一套新衣服。为了有女孩子上学每天花八个制钱,雇女孩子来念书。就这样艰难的维特着。后来在王善人的感召下,人们渐渐地认识到了女义学的好处,再加上善东们的顶力支持。朝阳府王知府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女义学才有了更大的发展。 

  王善人本人没有这些钱,办义学的资金,都是有钱的财主们捐助的,当时就把这些舍钱的人称为善东家。在王善人的指导下,女义学向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 

  大家认识到办女义学是对世上有功。也是开天壁地的善举,很多有识之士,出钱出力协助办学。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办义学达六百余所。遍及东北、华北等地。受教育的人达十万之众。后来与杜绍彭、江希张等人,成立道德会,王善人推选为宣道主任。把道德推广至全国,包括台弯省。 

  无论是女义学,还是道德会,其宗旨是人人平等,家庭幸福。各行各业,各守本份。各尽其职,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其中教出了很多成人。也就是认识人生真谛的人。他(她)们都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貌。我想与佛教说的开悟差不多。这样的人智慧大开。没有难事,没有烦恼,也就是王善人说的救了人的性,一求万古,永远快乐。 

  在当时,学王善人道的人有十多万之众。单办女义学一项,耗费白银无以计数。有的善东为了办女义学都有倾家荡产的,但是为了挽救世风,挽救社会,他们毫无怨言。可见当时有钱人的行善精神多么可嘉。就这样女义学的老师有时还要忍饥忍饿、历尽艰难,但不退心。可是学员们却是仍然惯彻初衷,上学不收钱。而且还管吃管住。毕业后在自己的职位上,行道做人。默默的化世度人。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有一位叫张雅轩的人,他母亲临终时说:我每天做饭时都抓出一把锅头米,施给穷人才生的你。女人很苦呀,其原因就是没有学问,你长大了一定要办女学,这是我对你的期望。他深深的把母亲的嘱托记在心上。有一次王善人在讲善书,并宣传办女义学时走到他村。听了王善人的道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办女义学,是第一个办女义学的人,当时一般人都不理解,认为有钱没处花了,花钱教别人的孩子不值得。天低下那有这样傻的人呢?他为了办女义学倾其全部家产。子女也夭折。于是一般人少见多怪,说他是败家子,甚至朋友反目成仇,但他毫不退志,顶着压力干下去,后来成为王善人的得力助手。以后女义学的发展壮大他功不可没。(详见,朱循天写的,妙湛老法师倡印《王凤仪言行录》一书)。 

  他老人家的理论在民间广为流传。学他老人家道的人到现在为止也无以计数。其中我就是这里的一员。现在王善人的书流行于世的有《王风仪十二字新传》、《仪圣嘉言录》、《家庭集锦》、《十二笔记》、《幼师教材》等书。都是有功于世的佳作。 

  六、办道德会 

  当时是一九二九年。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时局混乱,民不聊生,人心不古。很多有识之士,为了挽救社会,改善人心,提倡行道做德。也就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各守本位,各尽职责。在本岗位上成材。把国家的士、工、商、官、农五个行业,比做国家的心、肝、脾、肺、肾对国计民生最重要,按金、木、水、火、土来划分。并指出工人居木位,主建造。精工细作,成品坚实是天命。愉工减料,不耐实用是阴命。官居火位主明礼。以身作则,为四民表率,以德感人,化俗成美是天命。贪贼枉法,不顾国计民生是阴命。农人居土位主生产,为国美民是天命。奸懒馋滑,缺工荒地是阴命。教育界居金位,为人师表,敦品立德,教人子弟,出孝入悌是天命。敷衍塞责,只讲文字,不顾实行,误人子是阴命。商人居水位,以运转有无为主。利国利民,货真价实是天命。唯利是图,以假冒真是阴命。凡是为国为民,抱住忠字的长天命,是走天堂的大路。若是秉公做事,赚钱养家的,是走的人生正路,是宿命。只为自己吃喝玩乐,不顾父母妻子,是造阴命,走的是地狱路。凡是亏心得来的钱,准往不正当的道上花用。发的财越大,造的阴命也就越大。欠些阴命债,走入地狱门。以天命为主的,不但能发财,还能父母妻子团聚,享天论之乐,结天堂的果。人要是存天理,尽人事,不论那一行,都是一样的。那行有那行的道。各行还得互相合作。若是这行人,瞧不起那行人,是走克运,国家元气准不足。如果互相敬重,各守自己的岗位,守分尽职,是走的顺运,国家必治。讲这个题,为使各行人,知道各行应行的道,长天命,国家自治,自然得享康乐的幸福。 

  讲道要往自己身上归,先说自己是那行,以往是以天命为主呢?还是以阴命用事?将来怎做,才合道说老实话,专讲自己,不往外讲,每人有每人的道,互相对照起来,自能得着真理。 

  而当今世界,社会怨声载道,人人争贪不止,欲望彭胀,心中无有止境,搞的身心不宁,甚至违法犯罪,不正是不守本份,不明理的表现吗?所以王善人的道在当今社会学习也不过时。 

  还有他创立了具有现在意义的社会保险制度。当时叫储金立业。也就是每个人先在他的道德会中储存一定数量的钱。由道德会负责放出去生利息。等到年岁大了做不动活时,每月领取一定比例的利息用于生活。做到了老有所养。不靠别人养活,这对于他提倡的女子打倒三懒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三懒生活:在家懒父母,出嫁懒丈夫,老了懒子女)等到人作古了,本金不退,再将本金转给下一个亲人,来享受老有所养的待遇,他把这种情况叫做人死德不灭。把人人争贪的社会改成了人人感恩的社会。在当时也有自己为自己立业的,也有给父母立业的。但在道德会工作的人,由于是尽义务没有收入。都是善东们捐钱给他们立业。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王善人这样说:“立业人收入有一定,没有妄贪妄求的念头,那会有苦恼呢?死后遗下的立业金,还能给许多人受益,就是成为人死德不灭,互相感恩的快乐世界了。所以我说‘立业世界德为根’创业世界,是自私的,贪求无厌,有多少也不知足。为争产业,六亲不认,亲兄弟都有同室操戈,互相结仇的。分家时,小猪有人要,父母没人要,所以我说‘创业世界孽为根’我提倡贮金立业,正是为了把结仇的世界,改变为感恩的世界。” 

  同时王善人还为在道德会工作的成人男女,举行先天结婚。也就是女方不要男方彩礼,男方不摆酒席庆贺。只要两人同意有证婚人就能结婚。这在当时也是破天荒的创举。和现在提倡的从简结婚的意思差不多。什么是成人呢?王善人说:“成人不乎地位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居什么地位,守什么本分,尽什么责任的就是成人。也就是‘素位而行’的君子。” 

  王善人说:国家是由家庭组成的,只有每个家庭都好了,国家才能好,而家庭是由男女组成的。只要男女都各尽其道各守本份,家庭才能和乐。则社会安康,国家就能强胜。 

  因此,王善人讲道目的是叫人化性,改变原来争贪,自私的心。把人心改好。只要人人懂得仁、义、礼、智、信。就达到了人见人爱的社会。也就是他老人家的志愿——翻世界。虽然世界很大,但要从小处着手,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作起。则世界就会翻过来。 

  同时又组织了很多游行讲演团,到祖国各地,讲道化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效果显著,很多有识之士康慨解囊。出钱出力,又办起了多处女义学。中日战争时期,道德会也没有停止工作。王善人说:“他事变、我变人、他修庙、我修神。” 

  后 记 

  王善人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二十一点二十分。在长春总会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住世七十三年二十日。由于本人资料有限。再加上学的不透。领会不深。还有很多王善人的思想没有告诉大家,还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没有写出来。特别上王善人性理讲病的学说,没有祥细说明。主要是我没有完全弄懂,二是怕我说了别人认为是迷信,而使他老人家独创的讲病学说,受到不白之冤。还有当时教出了很多成人,也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这里我没有祥细说明。希望当今的有识之士亲自去考查一翻。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事迹被发现。 

  再一个当今的教育,只注重知识教育,不重视道德教育。主观的把学习好的孩子成为好孩子,而学习差的孩子说成的坏孩子。并且受到学校家长的岐视。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有巨大危害的。我想孩子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分,七十三行,行行出壮元。学习不好,干别的不一定不好。只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知道怎样行道做德。知道什么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社会上能走正路。就算行了。 

  王善人没上过学,只是个给别人家做活的长工。但他却创出了,让现在人都不可想义的惊天伟业,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王善人离开我们也只有六十八年时间,他的后人,我想一定在世。当时教出的成人,也许过世不长。或者有在世的也说不定。见过王善人的人应该有在世的,希望至力于研究伦理道德的人,去实地考查王善人的事迹。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加一块瑰宝。 

王凤仪善人讲病的故事(日常法师)

王凤仪善人讲病的故事(日常法师)
作者:庭彰

王凤仪言行录在几年前就看过,当时虽然给了自己很大的启示,却没有好好学习他的精华,可惜。这里贴一篇高僧日常法师讲的王善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十几年的时候。主角是北方一个姓王的人,人人尊称他为「王大善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如果现在是七十岁以上,且当时又是住在北方的人(即现在河北、热河、辽宁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他是个务农的乡下人,而且目不识丁,但是,他死的时候,几十万人都因此而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上至富豪之家,下至贫无立锥之人,无不为了王大善人的逝世而难过掉泪。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波动呢?因为他的一生救人无数。他的种种感人事迹,今天只讲其中的两个,这两个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发人深省!

第一个要讲的是王大善人救人的故事。一般生病的人都是去找医生看病,王大善人虽然不是医生,但是病人都请他看病,他看病的方法不是替病人「医」病,而是「讲」病:讲道理给病人听。妙的是别人医不好的病,经过善人一讲道理,不但没有医不好的,而且好得之快令人称奇。据说有一个人患了手伸不直的毛病,拖了几十年,后来遇到王大善人,善人一替他「讲」病,手就可以伸直了。另外有很多人腿伸不直,拄了一根拐杖,去找王大善人看病,王大善人讲完病以后,叫他站起来走路,他果真一站起来就走起路来,不但拐杖丢弃了,病也立刻好了。因为如此神奇,王大善人就把他讲病的方法传给其他人,于是很多人跟随著他学习。善人讲病最主要的重心就是儒家所讲的「诚」和「仁」。其实这只是佛法中最基础、最浅近的一部份,真正最高明的还是佛法,但王大善人把浅近部份,用得非常真切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

王大善人如何替病人「讲」病呢? 他是先看这个病人心里面的「邪气」,如果能够把心里的那个邪气逼出来,病就会痊愈,所谓「邪气」,就是相对于为人应该做到的「孝、悌、忠、信」,换句话说邪气就是为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就如现代很多人一样,不但不晓得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而且只看见别人的坏处,就更谈不上感恩别人了。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处,感受不到别人的恩惠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代的教育不再重视传统的良好教育,不再研读古书了。记得我小的时候多多少少还念一点古书,像念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自然会想起农人的辛苦。种田的时候,太阳高挂在上头,烈日直晒下来,农人们一面辛勤种田,一面汗流浃背,汗水都滴到土里去了,读到这样的描述才知所吃的无一不是农人辛苦栽种培育的。因此这些古诗在无形中就教导我们知恩图报,不仅是父母的养育,即使是农人的辛勤都是值得感谢的!所以透过读古书的薰习,自然而然会感恩,否则会觉得他是他、我是我,亳无关系可言。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助产生很大的功和恩。认识这一点以后,会更从心底觉得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依赖的,而「孝」和「悌」都是从这基本意义引伸出来的做人准则。

这些基本道理,假如从小父母就教子弟,子弟也好好的学,个人和社会都充满了正气,相反的,不好好教、不好好学的话,就会出毛病。心里如果是正气的话,邪不能来侵扰,如果是邪气的话,邪自会来侵扰。王大善人讲病的时候,就是告诉病人正邪的道理,若心里存著什么怨气,这个怨气会导致什么病....等,他这个方法非常灵验,多少人都因为这个方法而治好多年的痼疾。除非善人认为这个病没救了,否则只要善人肯讲,病人也能够听王善人的话而改邪归正,全部灵验有效。

因为王大善人救了很多人,因此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跟随著他学习,其中有一位赵先生学会了讲病的方法以后,跑到山东地带「讲」病,结果讲到那里,病就好到那里。有一次,地方遭到蝗虫侵袭,蝗虫满天一片像乌云一样,只要它们一飞到那里,一在那里停下来,不到一、二天,那儿种植的谷物全部被吃光,不管种的是什么,它们都吃。种菜,菜吃光;种稻,稻吃光;种甘蔗,甘蔗吃光,没得吃时就吃树叶,蝗虫过境就是这么可怕,只要它们一来,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好眼巴巴的等著饿死。

但大家怎甘因此而饿死呢?于是纷纷想办法,结果想到了这位「讲」病的赵先生,心想何不去求他呢?所以大夥儿一起去找赵先生,他以为他们是来看病的,就问:你们是什么病呢?他们回答:「我们没有病,但是蝗虫一批一批的来侵袭我们,眼看著我们就快没命了,请你救救我们吧!」他回答:「我只会『讲』病,驱除蝗虫我可不会。」但那些人不死心,仍然请求:「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你不救我们,谁救我们呢?」经他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哀求,他心里想:只好试试看了,就告诉他们:「我愿意尽力,成不成我可不知道!」

于是他随著这一群人去看被蝗虫侵扰的地方。蝗虫吃谷物的时候,他听见「松、松、松」的声音,那声音实在不好听,再仔细看那一群蝗虫,赵先生忽然想起这些人男不忠、女不孝,换句话说,这些人心中没有真正的正气,依著正气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对,每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著想。相反的依著邪气就互相猜忌,你争我夺,赵先生看出这些人的问题后就告诉他们: 「你们彼此之间不能以诚相待,男不忠、女不孝,当然上天要降下这些灾祸。如果你们愿意改过,大家就一起祈求消除灾祸。」大家正面临这大灾祸,当然都表示愿意改、愿意求。赵先生又说:「在之前,要先立誓,而且立了誓后要大喊:『我要尽忠、要尽孝,我绝不再犯』。」说也奇怪,当大家喊三声之后,蝗虫也一起飞掉了。这整个过程,我们听起来像笑话一样,但确实是事实。

另外一个故事是王大善人自身的经历。他从小意志很坚强,而且很孝顺父母。当他眼见周围的环境很恶劣,人心很险恶时就常在心里想:这个时代怎么这样糟呢?这些人怎么都不讲道理呢?每次一想起,心里就愤恨不已,看见别人不忠、不孝、不信、不悌,心中起了很大的瞋心,这种瞋心不是那种想和别人打架的心,而是看见别人不学好,就抱怨、就愤恨的心,有句话叫「愤世嫉俗」就是这种心态。受瞋心之害,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善人的肚子上长了一个疮。

佛法告诉我们,最伤害自己的就是起了瞋心。近代的医学也发现发脾气的时候,生理上会分泌一种毒素,西方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母亲发大脾气时所分泌的奶汁含有毒,孩子吸吮以后,有时甚至有毒死孩子的危险,所以最近几年,西方的医学渐渐注意到如何用爱心来治病,如何拿掉瞋心,以治愈病疾。

王大善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瞋心为害之大,依著自己的习性,愤世嫉俗,心中充满了怨和恨,不断累积的结果,肚子上生了一个疮。刚开始,只是红红的、肿肿的,因为他是个乡下人,家里既没钱,农事又忙碌,也就没有去理它。一天又一天,这个疮越长越大,而且化了脓,他用手把脓挤乾净,并用一块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拖拖了六年,越来越痛,没办法可想了,只得去找医生治疗。这个医生也长过同样的疮,后来到北京找医生治疗,最后不但把疮治愈,而且学会治疗的方法。当王大善人一到,这位医生解开布一看,吓了一跳,他说:「拖太久,已经无药可救了,你就好好地吃、好好地玩,准备等死吧!」王大善人说:「我不会死的。」医生奇怪的问:「为什么你不会死呢?」他说:「我上有父亲、祖父,我没有福可受,难道我父亲、祖父也没有福可享吗?我还要养他们呢!」医生一听,不禁赞叹的说:「原来你还是个孝子啊!老天应该不会降祸给你,再说,听你讲话的声音,毒素可能还没伤到中气,可能还有救,我就试著帮你治病吧。」说著就帮他治疗疮疾,使伤口溃烂部份不再扩大。最后医生还是对善人说:「现在,你的命是保住了,可是你的腿不能完全康复。」也就是说王大善人这一生就因此残废了。

从此,王大善人很吃力的工作,到后来,田里粗重的工作他无法胜任,只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善人去听人讲善书,善书都是劝人为善以及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去听中国民间的戏剧「三娘教子」,剧中提到有一类人喜欢和人家讲道理,这类人与人发生冲突时,就一味地责备对方、派对方的不是;另外一类人正好相反,与人发生冲突时,不是责备别人,而是反躬自省。后者如【射艺中之禅】所说的,射中靶的,第一个要学会用心灵来拉弓,要射中不是看外面的箭靶,而是看自己的内心。这是儒家如佛法的精神,任何事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省、去忏悔,以净化自己。

王大善人听完了这个道理以后,内心大为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责备自己:我以前一天到晚责怪别人,讲的是那一门子道理呢?真正讲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错啊!一路不停的责备自己,回到家后,到了晚上还是这样的责备著自己,终于糊里糊涂的睡著了。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长了十二年的疮居然好了。起初他并未察觉,只觉得肚子痒痒的,于是用手抓一抓,咦!怎么平平的?原来疮不见了,一夜之间多年的疮疾痊愈了!亲自经历这件事后,他深刻体会到病原来是这样得来的!病的根本源自自己的内心,因此,如果懂得善巧利用内心,可以解决世间所有的事情;然后当自己解决后,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别人。